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這個三國很核理>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時代的思想意識形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時代的思想意識形態 (3 / 4)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不過好在孔子早已經死了,董仲舒這下又把孔子的棺材板,給摁住釘死了。

而所謂的天人感應,其實就把上天拿了出來,賦予了人格色彩,被尊為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自然應該代天牧民,是這片大地的合法持有者。

百姓反對天子,那就是忤逆天意,被剿滅是理所應當的。

而天子胡作非為,天也會借人間的自然現象來警示皇帝。

如饑荒,地震,大旱,蝗災,兵災,叛亂,這些災異現象,都是上天的意思。

可是,由誰來解讀災異呢?

又由誰,來提醒皇帝呢?

那當然使我們承襲儒學計程車人了!

於是,讖緯之言便由此而生,有些大儒甚至號稱可知天命,而且世人還願意相信。

牛皮吹得震天響,其實說白了,就是儒家一手給皇帝的統治賦予天命,建立了一個穩固的合法地性,而這個合法性的解釋權,又留給了自己。

嗯,天意的最終解釋權,都歸儒門所有。

但是皇帝犯錯,上天示警,總不能真的懲罰皇帝吧。

於是,官位最高的三公,就成了替罪羊。

就是你們沒有好好輔佐皇帝,才會導致這種情況,不罷免你們罷免誰。

到了劉宏當政的時候,這天下就沒消停過,劉宏也就頻頻罷免三公,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如果上書要求罷免三公,皇帝說不準還會高興,因為又能撈一筆了。

但是驅逐常侍,這個議題就很要命了。

雖然何進現在與宦官多有摩擦,但只是暗中爭鬥,還達不到明面上針鋒相對的程度。

若是請逐常侍的奏疏一上,那就等於擺明了要跟十常侍幹上一場,彼此都再無退路。

就算找一個知天命的大儒,再弄個什麼讖緯之言,宦官也不可能會乖乖出宮,反而會反抗得更加激烈,到時候結果可就難以預料了。

所以,何進才會被荀攸嚇了一跳。

“大將軍莫急,某還沒有說完呢。”

荀攸繼續開口道:“昔年黃巾禍起時,侍中張鈞曾上書請誅常侍,如今某隻是效仿,有何不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