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濾鏡的作用下,張瑩的心情忽然變得有些微妙了起來。
“對了,朱先生。”
就在張瑩略微有些恍惚之際,一旁的王通忽然對朱祁鎮問道:
“您之前說這是誰的府邸?好像是哪位宰相?”
朱祁鎮點了點頭,右手食指在左手手掌上寫了個蘇字:
“蘇頌,蘇東坡的蘇,劉頌的頌。”
“他在北宋官場沉浮了數十年,擔任過刑部尚書、尚書左丞等職位,三年前以太子少師的致仕宰相。”
“宰相啊”
王通頓時皺起了眉頭:
“這個蘇頌看來也是個貪官?”
北宋的文官集團在民間的風評歷來不高,尤其是對於王通這類理科生而言,自帶先天性的刻板印象。
在他的記憶裡一提及宋朝宰相,想到的就是黨爭、蔡京、王黼、北宋六賊這些字眼兒,尤其是聽聞蘇頌還是北宋末期的宰相,自然而然的就冒出了貪官的念頭。
不過朱祁鎮很快便搖了搖頭,否定了他的想法:
“非也非也,王先生,您這次可就猜錯了。”
“宰相和貪官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例如北宋的最後一任宰相何慄,在職期間恪盡職守,不畏權貴,為此甚至惹怒過宋徽宗被外放過。”
“後來汴梁城破,何慄自知無力迴天,羞憤中絕食而死,民族英雄或許談不上,但豎根大拇指說句有氣節還是擔得起的。”
“又譬如金人嘴裡的宗澤宗爺爺等等北宋的文官集團有奸佞不假,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貪官。”
“何慄宗澤如此,這位宰相蘇頌同樣如此。”
“.”
王通聞言頓時一愣,回過神後臉色若有所思。
好像是這麼個道理
當年崇禎皇帝上吊的時候身邊還有個秉筆太監王承恩與他忠貞共死呢,遑論北宋偌大的文官集團了。
單純因為蘇頌與蔡京王黼都是宰相,就對他下了個貪官的定義.確實有點不嚴謹也不厚道。
隨後王通撓了撓頭髮,用小動作舒緩了自己的尷尬:
“朱先生,聽您這樣說這位蘇頌莫非是個能吏?”
“能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