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走進不科學> 第834章 好久不見,小牛(大結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34章 好久不見,小牛(大結局) (4 / 7)

烤著烤著薛其坤忽然發現,這種做法他喵的似乎還挺好吃的?

“已知允許冪級數中的變數x取複數值時,冪級數收斂的值在複平面上形成一個二維區域.”

“然後利用高斯函式的Fourier變換 F{ea2t2}(k=πaeπ2k2/a2,以及Poisson求和公式可以得到”

“考慮積分g(s=12πi∮γzs1ez1dz,其中圍道應該是limk→∞gk(s=g(s”

徐雲將自己此前的推導過程飛快的寫到了黑板上,薛其坤等人的眼睛也是越來越亮。

高溫超導研究在實驗上的困境之一就是強關聯電子效應,即電子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不能簡單忽略或近似考慮,磁性和電性相互作用同等重要。

例如常規超導體的能隙函式一般是各向同性的s波,但是到了銅氧化物超導體就是各向異性的d波,鐵基超導的能隙函式則是s±波為主。

不過徐雲搞出這樣一手之後,至少在數學角度上這個爭議可以雜糅到一起了。

徐雲的變換改變了各個格點上佔據態相對於空態的相位,即 cj→UcjU=eiθjcj,。

在一次量子化的表象下,這相當於改變了單粒子局域波函式的相位。

換而言之。

變換後的模型具有張量積的結構,不能混合不同格點的態空間,並且不會混合佔據態和空態。

這樣一來,就只剩下了有數的么正變換可供考慮。

在JordanWigner變換所聯絡的自旋視角下,符合條件的也就那麼兩三個環路而已

這是一個全新的配對機制,而且還不是局域配對那麼簡單.

驀然。

薛其坤院士又想到了去年7月12日,中科院在《自然》發表的那篇有關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的論文。(//10.1038/s41586023064087)

這可是在繼銅氧化物之後,科學家時隔36年發現的第二類突破液氮溫度(77 K)的非常規超導家族,而這類超導體就存在一種對應的磁場抑制超導轉變現象和正常態的線性電阻行為。

導致這個現象的直觀因素是Ni離子的+2.5價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它的兩個不同d軌道分別影響c方向和ab面內的關聯電子態,而機理上不是正符合徐雲所用的推導嗎?

而此時此刻。

徐雲的板書依舊在繼續。

“高溫超導最驚人的普適性質之一是超導相和反鐵磁相之間的毗鄰.,反鐵磁的交換耦合係數J是導致半滿時反鐵磁相的原因,而同樣的耦合係數也能夠導致自旋單態的形成,後者是形成超導的先決條件。”

“在我的這個理論裡,反鐵磁相由一個三維序參量 Nα刻畫,即所謂的交錯磁化強度,因此它具有自旋1,電荷0和總動量(π,π的特點.”

“另一方面,一個自旋單態 d波超導相由一個帶兩個實分量的復序參量Δ刻畫,它具有自旋0,電荷±2和總動量0”

“我的想法是將這五個分量合併為一個物件,稱為超自旋 na=(ReΔ,Nx,Ny,Nz,ImΔ,將反鐵磁相變換到超導相或反之.”

“這些量子數在差一個形式因子的水平上唯一決定了該算符的形式.其中的一個由π=∑k(coskxcoskyck+π,↑ck,↑給出.因為這個算符具有自旋1,我們顯然可以定義三個算符πα.”

“這部分推導最直接的證據來自於 YBCO超導體 Tc之下的中子散射共振峰,這些共振具有自旋1,動量(π,π,以及對 Tc=92K,Tc=67K和 Tc=52K的材料分別位於&neV,33meV和&neV的解析度極限峰,對應的資料在論文的第243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