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他沒再客氣,使了武功,將窗戶推開,一躍而進,手中匕首寒光閃耀,直接比在他脖頸處
(本章未完,請翻頁)
。
“楊大人,若不想死,便將錢財交給我!”
楊榮愣了愣,旋即坦然的笑了出來,蒼老的手將毛筆輕輕放下,又用嘴吹了吹奏摺將上面的墨跡吹乾。
“不知哪路來的朋友,府中還有三石餘糧,盡數拿走便是。”
李四顧聲音變得陰冷,“餘糧?楊大人,堂堂當朝輔政一命就值這麼點糧食?”
楊榮緩緩道:“三石夠得幾十個災民吃上一年有餘,已算不少了!”
“......”
李四顧愣住,宋代明相范仲淹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早就知道楊榮崖岸高潔,聽到這番話仍舊不免心頭震顫。
但他還是不想死心,匕首近了一些。
“莫要騙我,堂堂朝廷一品大員,怎會剩下這些糧食?”
楊榮苦笑,身子忽而挺得筆直,正是這條脊樑撐起了大明的盛世、也正是這條脊樑在風雨飄搖之中挽救了大明。
“苗疆異族伺機叛亂、沿海倭寇蠢蠢欲動、北部瓦剌、韃靼等部對我中原虎視眈眈,我大明錢糧雖多強敵卻是環伺,難道要讓前線的將士餓著肚子?難道要讓邊關的百姓飢不擇食?我楊榮是朝廷命官不假,更是天下的父母官,哪能獨一人享受而棄百姓於不顧?!”
這句話說得義正言辭,從旁人口中說出來李四顧或許不信,但從他口中說出,便讓李四顧相信了一件事。
天下間貪官汙吏雖多、中飽私囊者不少,但絕不包括面前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
楊榮見李四顧有些動容,神情一凜,坦然道:“東廠派你來的?不對,看你身手應該是錦衣衛。這樣吧,我一家老小的性命可以交給你,但煩你將這摺子上呈給陛下!”
李四顧瞄了一眼,但見奏摺上‘黃河水患’四個字分外顯現。
這四個字刺痛了他的心靈。
黃河水患,自古便有,帶走多少性命又使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他垂首片刻,忽而將匕首一轉,徑直跪了下來。
“楊大人忠肝義膽實乃我輩楷模,北鎮撫司李四顧懇請恕罪!”
楊榮淡淡笑著,將那奏摺合上,輕輕扶起李四顧。
錦衣衛乃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親設而成,一開始為了糾察淮西將領和胡維勇等文官的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