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29歲)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特級講師。
1909年(30歲)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1910年(31歲)10月,完成關於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1年(32歲),從瑞士遷居到布拉格。
1912年(33歲),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1913年(34歲),重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摺疊震驚世界
1914年(35歲)4月,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8月,即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雖身居戰爭的發源地。生活在戰爭鼓吹者的包圍之中,卻堅決地表明瞭自己的反戰態度。9月,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在這個組織被宣佈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轉入地下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決參加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10月,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在“宣言”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徵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籤上自己的名字。
1915年(36歲)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並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
1916年(37歲)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
1917年(38歲),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非常支援這個偉大的革命,讚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踐,並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像他這種型別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愛因斯坦和他的妻子和兒子
愛因斯坦和他的妻子和兒子
1919年(40歲),愛因斯坦與米列娃離婚,同年,與表姐艾爾莎結婚。
1921年(42歲),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1月,訪問布拉格和維也納。同年1月27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幾何學和經驗》的報告。2月,去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工聯會議。4月5日至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建立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巴納德勳章。在白宮受哈丁總統接見。在訪問芝加哥、波士頓和普林斯頓期間,就相對論進行了4次講學。6月,訪問英國,拜謁了牛頓墓地。
1922年(43歲)1月,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3—4月訪問法國,努力促使法德關係正常化。發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4月,參加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922年11月9日,在去日本—上海的途中,愛因斯坦透過電報知道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3年(44歲)2月2日,從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訪問,逗留12天。
1923年2月8日,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
愛因斯坦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
愛因斯坦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
從巴勒斯坦返回德國途中,訪問了西班牙。3月,愛因斯坦對國聯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國聯提出辭職。6—7月,幫助建立“新俄朋友協會”,併成為其執行委員會委員。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並講演相對論,作為對得到諾貝爾獎金的感謝。發現了康普頓效應,解決了光子概念中長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1924年(45歲)加入柏林的猶太組織,併成為繳納會費的會員。6月,重新考慮加入國聯。12月,取得最後一個重大發現,從統計漲落的分析中得出一個波和物質締合的獨立的論證。此時,還發現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1925年(46歲)受聘為德蘇合作團體“東方文化技術協會”理事。5月—6月,去南美洲訪問。與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絕服兵役的宣告上簽字。接受科普列獎章。為希伯萊大學的董事會工作。發表《非歐幾里德幾何和物理學》。
1926年(47歲)同海森堡討論關於量子力學的哲學問題。接受“皇家天文學家”的金質獎章。接受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愛因斯坦和他第二任妻子艾爾莎
愛因斯坦和他第二任妻子艾爾莎
1927年(48歲)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簽名。參加國際反帝大同盟,被選為名譽大使。10月參加第五屆布魯塞爾索爾維物理討論會,開始同哥本哈根學派就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進行激烈論戰。發表《牛頓力學及其對理論物理學發展的影響》。
1928年(49歲)1月,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春,由於身體過度勞累,健康欠佳,到瑞士達伏斯療養,併為療養青年講學。發表《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變化》。4月,海倫·杜卡斯開始到愛因斯坦家擔任終生的私人秘書。
1929年(50歲)2月,發表《統一場論》。3月,50歲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慶祝會。第一次訪問比利時皇室,與伊麗莎白女皇結下友誼,直到去世之前一直與比利時女皇通訊。普朗克獎章。9月,同法國數學家阿達馬進行關於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爭論,堅持無條件地反對一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