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道:“可惜我不是黃公身邊幕賓,沒法為他出謀劃策。”
蘇熙貴臉上浮現出個怪異的笑容,道:“小當家的,要是你說的真有道理,黃公不可能不聽,就算你不是幕賓,幕賓該有的……鄙人一樣不少給你。”
言外之意,你就幫忙參詳一二,若事真能成,要什麼我給你什麼。
朱浩嘆道:“按我的意思,黃公目前退出朝堂很不明智,在京師中攪渾水也是徒勞,再怎麼爬升,哪怕真有兵部、戶部尚書的位子空出來,難道坐上去就穩當了?不怕一兩年內就要在這個位置上告老還鄉?”
“嗯!?”
蘇熙貴皺眉。
朱浩道:“朝中無人,還想在高位上盤踞,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反而不如先調到清閒的南六部韜光養晦,等朝中有了靠山,那時再上位,別說是一兩年,當個四五年尚書甚至入閣,也不是沒有機會。
“朝中能臣,諸如楊邃庵,本朝也算聲名在外了吧?可遇到奸佞之臣的攻訐,他又能做什麼?還不是閒居於鄉野?”
朱浩的意思是,你在正德朝當官,沒人給你罩著,光想著靠鑽營當上朝廷中樞的尚書,結果就是過不了多久就給你擼下來。
例子就是楊一清,這個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能臣,誅除劉瑾的首功之臣,可說是正德朝撥亂反正的關鍵人物,該擼也照樣被擼,你家那位黃公再厲害,能有楊一清牛逼嗎?
蘇熙貴遲疑道:“聽聞此番陛下南下,曾在楊公府上居住幾日,與其把酒言歡,如今朝中也的確有人提及,要不了多久他便會官復原職。”
朱浩笑道:“應該不會。”
“為何?”
蘇熙貴追問。
“復官了,很容易再回歸鄉野,為何要給自己找不痛快呢?這時局沒變,人心能變?明智之人,此時都懂得韜光養晦,但我相信楊邃庵將來必定會迴歸朝堂,甚至位列宰輔,就因這大明未來會迎來光明。”
楊一清的確是要等嘉靖登基,並且朱四已經跟腳穩固了,楊廷和退下去後,才重新啟用。
後來更是做到首輔大學士。
蘇熙貴點點頭道:“那以朱小當家之意,黃公應該調任南京?先韜光養晦,避開京師的紛紛擾擾?”
朱浩道:“我意確實如此,但還是那句話,我非黃公幕賓,一家之言做不得準。”
蘇熙貴急忙給朱浩倒了半碗豆漿,笑道:“聽君一席話,真是讓人茅塞頓開,其實之前鄙人也在糾結,你說這留在京師,當尚書太難了,當個侍郎又心有不甘……活動起來,錢財如流水一般往外送,關鍵是一個迴響都難聽到。若是到了南部,一切都就容易許多,到時或不用再往外送錢,還能收回不少呢。”
朱浩沒想到,蘇熙貴態度這麼不堅定,被自己一番話就給說動了?
朱浩很想說,老蘇啊老蘇,你這是把你家黃公的官職當成生意了啊,做什麼都先盤算你兜裡那倆錢,你真是一心為你姐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