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衙門。
楊廷和親自前來問詢禮儀事,提到今年皇帝缺失籍田禮,以及宗廟供奉等事宜。
禮部尚書毛澄,順帶將此番會試上榜名單交給楊廷和審閱,算是一次非正式的請示,畢竟從道理上來講,楊廷和即便貴為當朝首輔,也無資格過問會試的錄取情況。
如今天子南巡,內閣大學士梁儲和蔣冕隨駕出征,京師中一切事務都由楊廷和來做主,這跟以往英宗出征安排弟弟監國不同,楊廷和這個首輔就相當於監國,京師大小事項只要不涉及皇帝身邊近臣,他都可以做主。
楊廷和看著長長的名單,上面不但列明瞭考生的出身、籍貫、名次和五經本經等,有的地方還特地用紅筆稍微標註了一下。
楊廷和草草一看,問道:“不知其中可有值得重用之人?”
毛澄笑道:“有幾人,本來就才名卓著,比如會試中排名靠前的楊維聰,便是順天府有名的儒生。”
“楊維聰?”
楊廷和這才留意到榜單上的名字,可惜看不出什麼端倪,想了想問道:“可是與小兒用修平時走得很近的那個舉人?”
“正是。”
毛澄沒什麼好避諱的。
楊廷和先是有些憂慮,似覺得將兒子的朋友錄取為進士,或招來非議,但隨即面色便釋然了,大概覺得如今朝中正需要“自己人”撐場面,不用顧慮太多。
即便他的臉色轉變得很快,近乎無跡可尋,但對於毛澄這樣的官場老油條來說,楊廷和的神色變化根本逃不過他的眼睛。
毛澄又道:“不過此番會試,南地考生名列前茅者居多,尤其湖廣之地,前五佔了四席。舉南宮第一的……名叫朱浩,出自安陸軍戶之家,年紀輕輕虛歲不過十四,便已在鄉試和會試中連拔頭籌,士子中名望不淺。”
“嗯?”
楊廷和皺眉。
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名望不淺?
這是怎麼界定的?
毛澄顯然只是找個託詞,難道他要告訴楊廷和,其實這個朱浩考試前壓根兒就沒聽說過,沒人在意這個來自湖廣之地的解元?
到會試開榜才發現,居然錄取了個少年郎當會元?
毛澄只能說,這個朱浩名聲在外,這才顯得這次會試錄取沒什麼問題。
“安陸之地軍戶?”
楊廷和眯眼打量朱浩的簡介。
寥寥幾字,只說朱浩出自軍戶之家,連錦衣衛出身都沒列明。
毛澄介紹道:“系錦衣衛千戶之家朱家所出,其祖父系平定嶺南叛亂有功的錦衣衛千戶朱明善,墮馬臥床多年……”
實職錦衣衛千戶的經歷,毛澄還是有所瞭解的,尤其現在朱家出了個進士,更是需要詳細勘察,調閱過相關檔案、提前有所準備的毛澄自然能對楊廷和說明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