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情況便是如此。
而朱四與朱厚照法理上共同的老爹,即弘治皇帝朱佑樘,則是在皇太子時期就完成大婚,雖然跟登基是同一年進行,但前後有別,這就給了弘治帝足夠的操作空間,最後只留下張太后一人,從此夫妻倆相敬如賓。
參加海選的女子有著一定條件限制。
身家清白,最好是讀書人家的女兒,小門小戶也行,但一般想要從地方選拔中脫穎而出,家人多少要帶一點功名,或者家境優握,畢竟想讓地方官和派去地方上選拔的太監同意,怎麼也要稍微打點一下,穿個打補丁髒兮兮的衣服到京城參與二輪選拔,你說寒不寒磣?
再就是這些入選的家族,一般都要家大業大,覺得犧牲個女兒沒多大損失,反正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潑給誰不一樣?
或許參加選拔能夠幸運地突出重圍,突然就母儀天下了呢?送女兒去選後、選妃,就算選不上留在宮裡當宮女,還給家裡省了嫁妝錢呢!
至於什麼明事理,不想犧牲女兒幸福云云,在這時代對大多數人家而言根本就不存在。
農耕文明最講究的是保證整個家族的繁衍和生存,家族利益高於一切,溺女嬰的事件在全國各地都屢禁不絕,還想讓全社會注重不能產生太多價值的女人的終身幸福?這就好像文明人強行要求茹毛飲血的野人不能吃生肉一樣不可思議。
女性地位的提高,來自於律法方面的強制要求是一個因素,更多則是因為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女效能夠創造巨大的價值,以此逐漸趨向男女在地位上的平等。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女性的獨立源自於經濟的獨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
……
八月初六。
朱娘一家經過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京城。
這天朱浩請了一天假,上午辰時剛過就帶著於三等人去城外迎接,一直到快中午時,朱娘乘坐的船才過了城東運河水門,朱浩站在碼頭上老遠便揮手示意。
船隻靠岸,站在船頭的朱娘滿心歡喜看到了自己已長高很多,都快認不出的兒子。
「娘!」
隨著朱娘下船,朱浩笑著迎上前打招呼。
朱娘一把將朱浩攬入懷中,幾乎要喜極而泣。
李姨娘牽著小朱婷下船,小丫頭耷拉著小腦袋,頻頻往母親身後躲,明顯有些怕生。
兄妹二人雖是一起長大,但朱浩的成長期基本都在興王府中渡過,小時候忙著做生意改善家境,往往有家也不回,一有空暇就躲在工坊和實驗室,十歲之後又開始忙著應科舉,更是忽略了跟妹妹建立感情。
「哎呀,我家的小狀元公,真是上天賜下來的文曲星,快讓姨娘好好看看……不行啦,現在浩少爺已經是大官了,以後是不是還要給您行禮呢?」
李姨娘很得意,生怕別人不知道眼前這位少年就是大明的狀元一樣,故意把嗓門提得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