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當個教書先生,連那些豪門大戶的門都進不去呢。
……
……
朱浩給文徵明留下聯絡方式。
現在朱浩給力文徵明一個聯絡人的身份,儘可能從江南招募一些士子和工匠,為自己所用。
唐寅和文徵明別的不行,在文壇的號召力還可以。
江南像唐、文二人終於的落魄書生不在少數,鬱郁不得志,讀書人遍地的江南,有一點學問,會作兩首詩,提筆寫一幅不錯的書法,或是作一幅山水畫,便自詡文人,但距離士族階層差了十萬八千里。
這些人心比天高,命卻比紙薄。
都是眼高於頂的讀書人,本來就算考中舉人或進士,走上仕途,也未必有大好前景。
但現在朱浩給了他們一條捷徑,可以到京城走上官途。
朱浩又見了孫孺。
孫孺還是那副吊兒郎當的模樣,見到朱浩便抱怨:「先生,您讓我在國子監中多結交一些人,有什麼用啊?朝廷官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若我介紹的人都有機會當官,那我怎麼現在還在國子監廝混?」
朱浩不但用唐寅的號召力,從江南之地徵募士子,也試圖從國子監中尋找人才。
指望孫孺這個二愣子不可能,這件事更多是依靠公孫衣。
但從某種程度而言,公孫衣跟孫孺的能力半斤八兩,都不是那種極具個人魅力,能讓別人心甘情願投誠併為之所用的大才,在號召力上遠不如唐寅和文徵明這樣的名士。
朱浩道:「正統官缺,自然輪不到他們,但誰知以後朝廷會不會多出一批此前從未有過的官缺?」
「啥意思啊,先生?」
孫孺聽得很糊塗,「聽您話裡的意思,先生以後要自己開個小朝廷?」
「就當是吧,你有意見?」
朱浩瞪著孫孺。
孫孺頓時沒了脾氣。
朱浩冷冷瞥著小子一眼。
其實有一點朱浩不是在敷衍和欺騙,他的本意就是要開個「
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