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沒想到,連楊慎都意識到西北可能會有一戰。
但為什麼楊廷和還堅持要搞陣前換帥這種事?難道說黨派鬥爭比邊疆安穩更加重要?還是說在楊廷和看來,臧鳳就是個沒水平還包庇同僚的慫包,真心覺得陳九疇的本事比臧鳳強很多?
這些都不是朱浩關心的。
馬上要到朱四的壽誕,翰林院中也在準備上表慶賀,聯名奏疏的起草工作沒朱浩什麼事,最後他只需要在上面署個名就行。
待朱浩得到通知,例行公事般前去署名時,劉春把朱浩叫到自己的公事房。
“敬道,聽說你去會見番邦使節時,說出一些威脅的話語來?”
劉春一上來便問道。
朱浩心想,訊息傳播得這麼快嗎?當時大明這邊連個禮記官都沒有,誰把訊息傳播出去的?
楊用修麼?
劉春道:“番邦使節那邊認為,大明官員對他們出言不遜,跟禮部的人接洽時,提出抗議,訊息立即便傳開了……看來有人想以此打壓你的威望。”
朱浩這才知道,不是楊慎搞鬼,而是朝鮮使節鬧事。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民族自尊心作祟,被天朝上邦的官員當面威脅一頓,心裡氣憤不過,便找大明禮部抗議。
也有可能是他們覺得朱浩年少,大明找個這般半大小子去接見他們太不給面子了,正好以此來殺殺所謂的大明狀元公的威風,讓大明朝廷折損顏面之餘,揚朝鮮國威。
朱浩嘆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傢伙果然沒安好心……其實,我的本意是提醒他們,朝鮮國內黨爭厲害,他們的政敵肯定會派人來大明,伺機下毒手,以此挑撥大明與朝鮮的關係,他們留在京城會很危險,還不如辦完事早點回去,避免變生不測。”
“那你也不該把話說成那樣……雖然老夫不知當時你說了些什麼,但既然引起人家誤會,這責任就要由你來背。此事可大可小,從大明百姓的立場看,你沒錯,可從邦交的角度言,你這麼做……有損大明朝廷的臉面。”
劉春板著臉教訓,看似嚴格,其實是出自一片好意。
朱浩虛心受教,拱手道:“是。”
劉春語氣變得柔和:“也不怪你,你畢竟剛入朝,沒什麼經驗,以後楊用修若是找你做事,不用什麼都聽他的,他跟你一樣都是翰林修撰,何必聽一個平級之人差遣?他往往是自己辦不了的事,才找別人頂上,別以為他會安什麼好心。”
朱浩聽了這話很想笑。
劉春到底在翰林院廝混幾十年,一眼就看出楊慎心懷叵測,提醒朱浩別跟楊慎走得太近,身居高位久了,他早看出楊廷和跟皇帝勢成水火,而一個首輔大學士權勢再大,未來還是要退下去的。
跟楊廷和結黨去與皇帝爭,能有什麼好下場?
“在下記住了。”
朱浩越發欣賞劉春。
雖然劉春也是個老學究,素以頑固著稱,但至少為人誠懇,重點對他著實不錯。
這樣的人入閣,或者就是對楊廷和最好的打壓,朱浩覺得無論如何都應當幫劉春一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