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朝鮮使者找大明禮部的人抗議兩句,只是小範圍內的事,不算什麼,朱浩壓根兒就沒放在心上。
不料接下來幾日,尤其是朱四的萬壽聖節過去後幾天,朝野處處都在談論朱浩威脅番邦使節的事,從民族主義角度出發,或者是從大明坊間傳聞來看,民眾都把朱浩當成英雄看待,說他沒丟大明的臉。
可在官員中,朱浩被當成了沒情商的傻瓜,認為朱浩少年得志沒什麼執政水平,不配留在翰林院,讓大明朝廷蒙羞。
朱浩回去時,甚至連唐寅都提及此事。
“……連工部小吏,都在說你恐嚇朝鮮使節之事,敬道啊,我就想不明白,你如此聰明,為何要跟那些藩屬小國的人過意不去?你不會真的膨脹了,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吧?”
唐寅終於有機會像個真正的師長,規正學生的過錯。
朱浩笑道:“我就是察覺到其中一人大限將至,本想提醒他小心點,鬼知道這麼玻璃心,跑去告狀?真是不知所謂。”
唐寅道:“玻璃心?”
顯然這名詞,唐寅又沒聽懂。
“就是心理素質差的意思……沒事,讓他們說去,正好給我塑造一個初生牛犢不識時務的印象,讓別人對我心生厭惡,那我在京城就能更加安穩,不是嗎?”
朱浩繼續嬉皮笑臉。
唐寅搖頭:“平時看你成熟老練,但現在看你,還是個孩子,真是……長不大啊。”
……
……
朱浩不擔心這件事向外傳播。
如朱浩對唐寅所說,對他的影響真不大。
別人本來就因為他是少年狀元,既羨慕又蔑視,有意疏遠,加上嫉妒朱浩跟楊慎走得近,新皇也要把朱浩和楊慎一起提拔為翰林院侍講的意思……
不針對你針對誰?
可是,不遭人妒是庸才,既然朱浩早就做好登上權力巔峰的心理準備,被人汙衊怕什麼?
而且……最重要一點。
朱浩透過歷史知道,申繼宗等朝鮮使節可能會被其國內反對勢力的人給暗殺,現在訊息傳開,那暗殺之人很可能會提前行動,那申繼宗……等於是為自己的義憤埋單,本來還能多活一個月,現在估計沒幾天活頭了。
暗殺的人在哪兒?
十有八九就潛伏在申繼宗身邊。
新皇的萬壽聖節過去,朱四這邊收了不少禮物,朱浩也送了一件禮品,乃是一個大型模型元件。
火車模型,下面鋪設有軌道,製作得非常精良,奈何朱浩沒把電池研究出來,沒法自動執行。雖然電解液什麼的製造起來並不算困難,但現在朱浩連蒸汽機車都還沒搞定,研究電池沒意義,電池需要配套的就是發電……話題有點扯遠了。
火車模型,用手推動即可在環形軌道上跑動,軌道周邊乃模擬出的風景,有山有水有橋樑,轉一圈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