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是一步行差踏錯,就要萬劫不復。
「朱先生,飲茶。」
黃瓚親自給朱浩斟茶。
朱浩連忙道:「黃公客氣了。」
黃瓚道:「欸,朱先生到了江南,老朽便要盡地主之誼。不知今日朱先生去查問海防賬目,可有遇到麻煩?老朽讓人整理了過去幾年南方海防開支用度等等,其中各項虧空都列得很清楚,以備朱先生查閱。」
好傢伙!
朱浩很想說好傢伙。
剛見第一面,你就把江南海防所有內情,都給我查清楚總結出來,還列好送到我手上,這樣我用得著費力去查嗎?
當然也不能直接採用,還要從賬目各項問題,找「軟柿子」開始捏起,這樣可以免去極大的麻煩,甚至說朱浩用黃瓚所給的列表,來日就可以安排錦衣衛去抓貪汙受賄的官員。
雖然都知道,問題主要處在徐俌、朱輔和徐鵬舉前後三任南京守備身上,也出在各地衛所指揮使等將官身上,但還是不能直接從這些人身上入手,最多隻能抓一些小魚小蝦來交差了事。
朱浩笑道:「黃公辦事就是如此妥帖高效,難怪陛下總在下臣面前提及,這朝中非要有黃公不可。」
「是嗎?」
黃瓚聽了這話,老臉上滿是寬慰。
不說別的,這幾年黃瓚在朝,做的事可就多了,誰都認可黃瓚的能力,無論是新皇派系,還是楊廷和,再或是前面的朱厚照和江彬等……沒一個不佩服黃瓚的理財能力,但都對黃瓚模糊的立場頗有微詞。
話說出來,這世道不是有能力,就能在朝堂混得開。
最重要還是講派系。
黃瓚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入朝前沒有加入哪個派系,入朝後還被朱厚照和江彬等人拉攏,全力配合正德皇帝胡作非為,以至於他能力再強,楊廷和仍舊將他當成異類,連新皇派系也不能對其完全信任。
就像朱浩剛見到黃瓚,也在暗中觀察,黃瓚是否真的可用。
說白了,連朱浩也有疑慮。
「黃公,學生就不遮瞞了,西北這局勢,走到今天這地步,雖制約了楊閣老他們,但也令我朝兵馬陷入極大的被動,學生最怕的就是韃靼人再一次長驅直入,打到北京城下,到那時京城局勢困難,南京這邊需要有自己人坐鎮。所以希望黃公能當這個主持南京大局之人。」
朱浩就差沒說……
楊廷和沒倒,你就進不了京城。
把事辦好了,楊廷和致仕,新皇在朝中最大的反對派離開,京城六部尚書你自己選一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