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覺得時間還挺充裕,畢竟他到西山主要是負責設計,順帶做一下監工。
誰知過了一個月,到了正月下旬,朱浩才發現,時間真的不夠用。
最好能在西山停留個一年,再往西山和永平府兩地來回跑個幾趟,估計才能把一些設計最終落實……
就在朱浩對火車的事忙得焦頭爛額時,蔡昂給朱浩帶來了家鄉的來信,其中有一封正是吳承恩寫來的。
「……吳家小友聽說你的存在,很高興,說是要前來拜訪,卻因為備考院試,最終未能成行。」
蔡昂笑呵呵坐在石臺上,跟朱浩說著。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勞動改造」,蔡昂看上去比之前精神不少。
讀書人就是這樣,缺乏鍛鍊,人看上去蠻正常的,身體卻跟不上。
一旦放下書本,投入到生產和勞動中,就算時間不長,也能看到精氣神方面的改變。
朱浩道:「那信……可否給我看看?」
蔡昂笑著把吳承恩的信遞上。
朱浩算是第一次看到歷史名家的筆跡,看上去,僅僅只能稱得上不錯,雖說吳承恩青年時期研習過書法,但朱浩畢竟平時見的是唐寅這種絕代名家。
再看吳承恩的……
難怪為何吳承恩只有一本書銘記史冊,書法始終無法登堂入室。
「不過等咱們返回京城,他開春院考也該結束了,到時會到京城來走一趟。我跟他說了,你很欣賞他,想幫他納個監生……但就算是監生,也要有生員功名不是?他不想做那普通的例監……此等事,僅僅是舉薦,就怕也沒什麼門路。」
蔡昂其實挺好奇。
一個吳承恩,朱浩連見都沒見過,居然這麼欣賞和器重?
還說要幫忙搞個監生。
可問題是……
監生是那麼容易到手的嗎?
你想幫吳承恩捐個監生?吳家到底有點家底……而你朱浩為何要犧牲錢財,去幫一個素不相識之人?
即便蔡昂不想懷疑朱浩的動機,也好奇朱浩為何要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