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看出孫交對此事的牴觸。
不是說孫交對這件事有多大的看法,明顯是孫交不想趟渾水。
你們君臣鬥法是你們自己的事,關我這個在朝廷混日子的老傢伙什麼事?你們別把什麼事都往我這個局外人身上牽扯好不好?
劉春無奈道:「禹學留任西北,三邊那位,可以先撤換下來。」
孫交一聽,頓時明白到什麼。
楊廷和是想讓唐寅早點滾出朝堂,但又不想犧牲太多利益來交換這件事,尤其是安排陳九疇把宣大軍權拿到手,是楊廷和的既定戰略,怎麼變,楊廷和好像都不想再這件事上做妥協。
能妥協的……
反而是西北地位更為重要的三邊總督李鉞。
誰讓李鉞不是彭澤派系的人,也不是楊廷和的得意門生,只是個到了西北不得不向楊廷和於彭澤派系靠攏的邊緣人呢?
孫交道:「陛下又不是初入朝堂,豈能不知三邊和宣大到底是怎麼個局勢?三邊對彭濟物來說,那是囊中之物,無論換誰去,都改變不了。卻是要將宣大留下,把三邊讓出?你覺得,陛下會妥協嗎?」
「志同兄,為何在你口中,這君臣間關係是如此涇渭分明?朝堂乃天子朝堂,天子富有四海,何以要提什麼誰讓誰,有必須嗎?」
劉春一陣無語。
就算有些事的確是那樣,你孫志同也別說得太過淺白
行不行?大家都在朝堂上混,各自留點面子不是挺好嗎?
孫交笑了笑道:「那我明說了吧,此等事,就算明日我提出來,陛下也不會同意。」
「為何?」
劉春問道:「拿到三邊軍政大權,不一直都是陛下的心願嗎?」
孫交道:「你剛言道,天子富有四海,怎就談到三邊軍政大權歸誰?這麼說吧,就算陛下看不清楚西北的局勢,滿心願意接受,有的人也不會接受,那陛下還是不會選擇接受。」
「……」
劉春聽了這話,就跟聽天書一樣。
什麼皇帝接受,有的人卻不接受?
有的人具體是指什麼人?
孫交嘆道:「難道真是當局者迷?我一介寒儒,學問淺薄,也能看出來,若伯虎真要致仕,那交換的,定是讓臧鳳再回宣大,怎麼到楊介夫那裡,他就故意裝糊塗呢?讓三邊不讓宣大……呵呵,這鬼話也虧他能說得出口。或是他自己說不出口,非要讓我這把老骨頭去找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