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今日已正式晉升為侍講。
他當上侍講後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遭遇民間對於這次會試的懷疑,這股冒頭甚至直接對準了翰林院,有不少讀書人跑去翰林院門口鬧事。
雖然抓了幾個,但好像已控制不住局面。
「……錦衣衛出動抓人,但凡道官府鬧事的,一概都被擒拿法辦,但到文廟、貢院等處去的,卻沒有嚴格制止,是否應當通知順天府或五城兵馬司,讓他們看情形拿人?」
楊慎感覺問題很嚴重。
所以他現在對父親的建議,是趕緊拿人法辦,如此才能及早平息事端。
楊廷和麵色陰鬱,搖頭道:「用修,難道你就沒想過,這件事或跟陛下在背後推波助瀾有關?」
楊慎詫異地問道:「可是父親,陛下從一開始,就堅定地站在您這邊,還派人調查,照理說……」
「結果呢?」
楊廷和問了一句。
楊慎琢磨了一下,回道「」結果不盡如人意。「
楊廷和嘆道:「或許陛下從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平息事端,而是要把事情鬧大呢?」
「這……」
楊慎心想,還能這樣想?
就算你跟皇帝關係不睦,至少皇帝在此事上,一點都沒有說要害你的意思,處處以你的意見為準。
楊廷和道:「到現在,為父逐漸想明白了,其實從一開始就不該查,只要不理會民間議論,那這件事自然便會平息下去。而將事態擴大的根本原因,就是陛下真派人去查了,給了那些落榜計程車子以希望。」
楊慎眨了眨眼睛,疑惑地問道:「可是……無論是否陛下有意為之,父親現在不都應當以平息士子怨懟為先?」
楊廷和搖頭:「現在緝拿鬧事計程車子,尤其是那些領頭者,已於事無補,先前若只是以一個禮科都給事中加上唐伯虎來查,就能有效,那現在非要以有資歷且能平息事端的朝中大員出馬,方能奏效。」
「啊?」
楊慎越發不解了。
之前朱鳴陽和唐寅做得還不夠嗎?
該查的不都查了?
這次事鬧大了,不想著怎麼抓人威懾那些讀書人,居然還要自查,這不是如了那群讀書人的心意?
「那父親,此事到底……」
楊慎的話問了一半,沒再問下去。
楊廷和道:「你是想問為父,用敘考中進士,為父是否向考官打過招呼?沒有!絕對沒有!」
楊慎急忙解釋:「兒不是此意。」
「你是不是此意不重要,總之你心中也有了懷疑,因為你一向輕視用敘,就像為父也覺得他在此番會試中,未必能過一樣……連身邊人都有如此疑慮,那些普通士子怎麼不會產生懷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