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朱浩當官已經兩年,若有隱秘的身份早就應該暴露了,到現在都不見朱浩為皇帝做事,卻總見朱浩給皇帝找麻煩,皇帝還懲罰朱浩去西山礦場當了兩個月苦力……就這樣還有什麼必要去懷疑朱浩暗中為皇帝做事?
楊廷和只能認為,皇帝這麼記掛朱浩,不是因為真的重視朱浩,而是朱浩佔了永平府知府這個重要的職位,成為了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朱四面色不悅:「一個少年狀元,哪怕現在也不過跟朕同齡,以他的能力,何以能治理一方?給他哥縣令噹噹就算不錯了,上來就當知府,會不會引得朝野非議,讓人覺得只因為他是安陸州出身,才會得此優待?」
果不其然,皇帝就朱浩是否能勝任永平府知府之事,挑起刺來。
楊廷和道:「陛下,有關永平府知府的委命,雖為吏部做出,卻是陛下欽準,豈能朝令夕改?」
不跟你談朱浩是不是能勝任的問題,楊廷和自己也覺得朱浩或難勝任,但現在事已經定下來,還是聽楊廷和拍板決定讓吏部往上推薦的,這事就不能變。
朱四一臉迷惑望著旁邊的張佐道:「是嗎?」
張佐略顯尷尬,卻還是跟朱四彙報:「陛下,是……的。」
說是,其實也不是。
吏部的官員委命,最終只是由司禮監以皇帝的口吻進行批覆,因為吏部上請的官員排程名單已是第三稿,屬於加急型別,以當時的情況,只要這一稿問題不大,司禮監有權力直接批覆,畢竟吏部改到第三稿,都是以皇帝的意思在辦。
現在皇帝之意,明顯後悔了,卻在這裡裝不知情?
朱四聞言皺眉:「就算是,也可以適當變更一下嘛,朕覺得,最近朕的恩師唐寅,人在京師,沒有官職上的安排,打算讓他去當這個永平府知府,兩位閣老以為如何?」
皇帝要讓唐寅去當永平府知府?
那豈不是說,唐寅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還不如剛卸任永平府知府的張璁?
唐寅回朝,正兒八經的能當個五寺少卿,連楊廷和都可以妥協同意,而張璁那邊當少卿則屬於破格提拔……怎麼到了永平府知府這個位置上,皇帝卻分外著緊,直接讓唐寅降兩級外調?
宣大總督已是左右布政使之上的職位,調任地方知府?
聽起來就很扯!
足以說明永平府知府這個職位,皇帝極其看中,不惜讓身邊最能做事的唐寅去擔當!
楊廷和道:「陛下,官職一調再調,不合規矩啊。」
朱四道:「怎麼又不合規矩了?朕就是想讓唐先生有點事做,他在京城都快閒出病來了,若是朕讓他在京城當官,難免會被人說閒話,這才想到永平府有個知府可以讓他噹噹,楊閣老就賣朕個面子,同意了吧。」
皇帝挺客氣,有商有量求楊廷和妥協。
楊廷和卻不給皇帝面子,直接說出他的看法:「如今東南海防有缺漏,兵部商議要增設浙江備倭都司衙門,至少要以右副都御史前去督撫備倭之事,兵部內議銓選時,便提到由唐寅提領此差。老臣認為,唐寅當得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