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也不是說完全不給皇帝面子,反而提出一個更為妥帖的方案,讓唐寅去東南領兵平倭。
而且言明,要給個右副都御史的職位,這可比唐寅以右僉都御史去當內三關總督、宣大總督時,職位高多了。
至於許可權是不是有宣大總督高……當然沒有,去了東南,新開個衙門,連人手都沒配備,給你個***當,也是去當花瓶擺設,真以為是讓你去統調一切?
想統調東南海防,有本事就去沿海各衛所走一圈,看誰願意跟你出兵。至於錢糧?對不起,沒有!自行籌措!
「喲吼,朕沒聽錯吧?楊閣老覺得唐先生居然能勝任東南備倭督撫?等等,這職位是新加的吧?就算是右副都御史,唐先生去了後能成嗎?」
朱四倒也不笨。
聽起來給唐寅安排了個好差事,但其實就是把唐寅發配到東南當個空頭將軍,身邊要人沒人要錢沒錢,還要跟倭寇海盜拼命,這不是折騰老人家嗎?
楊廷和道:「既然東南海防有缺漏,以有實戰領兵經驗的唐寅前去排程,實乃安定軍心,成就抗倭大業的必要基礎。」
朱四道:「嗯,聽起來不錯。但問題是,現在只是倭國兩夥人內鬥,出了這麼檔子事,等唐寅到了浙江後,怕不是事早就解決了吧?」
蔣冕在一旁提醒:「備倭乃長久之計,並非朝夕。」
言外之意,把唐寅派過去不是臨時委派的督撫,而是長期買賣,他在東
南可以掛著不挪窩,死也可以死在東南,反正京城沒有唐寅容容身之所。
朱四連連搖頭:「不妥不妥,既然議的是增加備倭都司,那就派個都指揮使前去,最多加個備倭勳臣和內官嘛,至於派個督撫,實在是大可不必!唐先生身體不太好,朕一向關係他,讓他去當個知府,坐一下堂事,倒還行,距離京城也近,他身體有何不測,朕隨時能調御醫前去診治,若是去東南……朕就怕他有命去沒命回來。」
蔣冕與楊廷和不由對視一眼。
大概在說,小皇帝不蠢嘛,沒一聽說是給唐寅安排個職司要害的***,就樂得接受,看來想糊弄小皇帝不容易啊。
「兩位閣老,現在朕跟你們談的,是永平府知府的人選問題,你們能不能回到正題上來?不要再談什麼浙江備倭之事行不行?要談,也放到朝會上去談,朕對此不太瞭解,還是讓朕做足功課再跟你們談!」朱四面色不虞。
似乎是被人強行岔開話題,讓他心裡極為不爽。
楊廷和很想問,你跟我們談事,還要先做功課?誰給你做功課?你都求教哪些人?
張佐笑著提醒:「兩位閣老,陛下對朱翰林非常欣賞,想調他回來,侍奉經筵日講。還請通融啊。」
張佐的意思,咱先不談誰來當永平府知府,至少朱浩去當不行,先把朱浩調回來,至於誰當的事,咱後面慢慢談。
楊廷和道:「陛下,如今春講已結束,就算真要調朱敬道回翰苑,是否等到秋講開始以後?至於永平府知府,他已領命赴任,是否能勝任,還是先試試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