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張佐如何解釋,大臣們自然都不會聽。
他們瞄準機會等著把皇帝開礦的渠道給堵上,最好徹底斷絕皇帝經濟獨立的念頭,此時就算開礦收入能頂得上國庫收入,他們也非叫停不可,更何況現在開礦的投入和產出他們根本都不知道。
對大臣來說,開礦之事獨立於朝廷體系外,就必須要想辦法叫停,之前是沒由頭,現在好不容易找到理由,那就要死諫到底。
所以朝議不會有任何結果。
皇帝跟大臣各執己見。
而那些嚴守中立的朝官,諸如孫交、趙璜等人,此時全都緘默不言。
因為從傳統文官角度來說,開礦的確不是什麼利國利民之舉,如果開礦能增加收入還能解決大明經濟危機,屬於利國利民之舉,那後來萬曆朝開礦也不會遭受那麼大的非議。
朱四朝會中沒有發火,因為他清楚這是朱浩預先佈下的局。
朝議結束,朱四沒有傳召誰,也沒讓張佐去跟什麼人遞話,給人的印象就是……朕就是這麼任性,你們不管怎麼說,這礦朕該開還是要開,看你們能把朕怎麼著,大不了耗著唄。
……
……
朝議結束。
楊廷和這邊自然成了眾矢之的。
但為了避嫌,不是一群大臣圍上來找楊廷和說理,只有這件事的發起人——刑部尚書林俊湊過去徵詢楊廷和的意見。
可還沒等林俊開口,蔣冕便擋在了楊廷和身前,意思是有些話你不好直接問,畢竟人多眼雜,你在朝堂上出那麼大的風頭,現在眼巴巴過來找內閣首輔說事,別人不都覺得是有人指使你這麼做的?
蔣冕等於是替楊廷和對林俊做了一番指導:「……諫不可停,但對陛下,無須苛責。」
這意思是,勸諫不能停,要繼續給皇帝施壓,但要防止把皇帝給逼急了,君臣間徹底撕破臉,所以要注意適度。
可這明顯有點為難林俊了。
林俊的性格就是「不見黃河心不死」,不管做什麼都要堅持到底的型別,這次朝會上沒給皇帝留任何面子,這樣的暴脾氣被拿來當槍使還行,但若是想讓他進退有度,那就有點太過強人所難。
林俊皺眉想了好一會兒,才回道:「明白了,只要陛下不叫停開礦之事,明日再奏。」
蔣冕本想說,你悠著點,但話到嘴邊,卻沒說出口。
這種事,還是讓林俊自己斟酌為好,若是什麼事都要他蔣冕來提醒……堂堂刑部尚書不會連一點主見都沒有把?
……
……
永平府突然成了朝堂矚目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