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眾大臣等了一早上,卻被告知皇帝生病……
輟朝不出。
皇帝一任性,就不上朝!?
這讓很多大臣心生怨懟,但前來傳話的黃錦非常客氣,而且表明已請了太醫前去問診,意思是這不是陛下裝病,而是真的病了,你們要是懷疑皇帝裝病,這可是腹誹君上,乃大不敬之罪。
楊廷和與幾名閣臣回到文淵閣後,楊廷和有意安排毛紀和費宏往翰林院,與石珤、李廷相等人商議制誥之事。
而他則把蔣冕和劉春留了下來。
蔣冕問道:「陛下今日之舉,算怎麼個說法?」
楊廷和先是打量劉春一眼,這才道:「陛下在等有人出來當和事佬。」
蔣冕望了眼劉春,很快就明白楊廷和留下劉春的用意。
皇帝跟大臣間因為開礦之事爭吵起來,現在雙方都下不來臺,需要有人出面斡旋。
楊廷和不支援林俊去死諫,因為楊廷和的性格是隻要能維持朝堂平穩,就算犧牲一部分文官集團的利益,也可以接受,楊廷和素來以顧全大局著稱。
而林俊是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性子,不懂得變通,自然跟皇帝的關係鬧得很僵。
現在能出面斡旋之人,非孫交莫屬。
只有孫交算是名義上獨立於皇帝跟文官派系外的人物,雖然楊廷和現在也很不喜歡孫交的特立獨行,更不喜歡孫交想要在朝堂形成第三方勢力,但有些時候,只有孫交出面才能打破僵局,這也是君臣間所留的一步臺階。
劉春大概明白,自己馬上要被人當槍使,試探地問道:「是要我去找志同嗎?」
楊廷和點點頭。
劉春微微苦笑:「那我應該怎麼跟志同說?開礦之事,要麼成,要麼不成,恐怕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吧?」
劉春到底不是蠢人。
他明白,現在皇帝的立場是繼續開礦,而文官這邊則堅持要把皇帝開礦之事叫停。
除此之外,第三條路是什麼?
難道是既可以開又不能開?試問誰可以做到?
總不能讓孫交去當和事佬,結果孫交卻態度堅定地站到楊廷
和一邊,要叫停錦衣衛開礦吧?若是讓孫交告訴皇帝可以繼續開礦,那楊廷和找孫交斡旋的目的又是什麼?讓孫交跟皇帝站在同一立場來對付他們?
怎麼看都是一個無解的局!
蔣冕道:「我想,介夫的意思應該是,讓陛下將永平府的礦場,交給敬道來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