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廷和一退,朝中人心不安。
所有人都在琢磨,下一個退的人是誰,會不會輪到自己,再或是下一個入閣的官員是誰……
心中有了猜測,就會影響日常公務,朝中做事效率好像都慢下來了,也可能是少了楊廷和制約,朝中各衙門做事開始懈怠,能水則水。
這幾天。
朱浩在忙一些「私事」。
一是幫京泓進國子監,現在沒了楊廷和的制約,只要有人出面,就能順利完成,而辦理此事的恰好是剛回京已是翰林檢討的唐寅。
二就是朱浩自己的工坊擴建。
還是因為楊廷和走了,朱浩需要把一些本來秘密經營的工坊,逐漸公開化。
朱浩在京城的織布工坊已基本能滿足小半個北方的衣料用度,單以織布機效率來說,不是這時代手工作業可比,之前朱浩多將布匹用在軍需上,但隨著產量進一步增加,逐漸開始走向零售。
還有就是陸湛卿的安置問題。
朱浩回京後,第一次登門就得到盛情接待,畢竟陸湛卿一直都受
朱浩接濟。
陸湛卿見到朱浩,心情很好,但不是因為見到朱浩,而是因為她知曉楊廷和已致仕還鄉。
「可惜未能讓他下獄,以罪人之身遺臭萬年。」陸湛卿有些遺憾。
女人啊。
一旦有了仇恨,就再也顧不上別的了。
朱浩道:「你祖父的信件,相信你已經看過了,他現在沒事,留在衛所也是出任文職,得到很好的照顧,已有親眷前去投奔。再過幾年,就能順利還鄉,頤養天年。」
陸湛卿對朱浩行禮表示感謝。
朱浩隨後拿出一些銀子,都是上好的一封封銀錠,擺在那兒,加起來足足有一百多兩。
「老爺,您這是作何?」
陸湛卿見到這麼多銀子,一時間不明白朱浩的意思。
朱浩道:「一次多給你些用度,未來不見得我有時間過來,有什麼需要,找人知會一聲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