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楊一清一聽不幹了。
倒不是說他對進翰林院當翰林學士這件事有什麼意見,而是說他對自己去翰林院專司議禮有意見,更不能接受自己一邊當吏部尚書一邊當翰林學士。
這豈不是說……
先前參劾朱浩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典故,用到他自己身上來了?
朱四道:“楊卿家,你是四朝元老,應該理解現在朝中正值用人之際,你在吏部尚書和翰林學士的位子上,都可以幫朕穩定朝綱,不必擔心完不成差事,朕相信你。就這樣吧!”
等於說把楊一清還沒來得及提出的反對意見,生生給頂了回去。
楊一清氣惱至極。
但在皇帝如此壓迫下,他也沒法再說什麼,只得黑著臉退回朝班。
……
……
早朝結束,一堆人過去恭喜楊一清。
身兼吏部尚書和翰林學士,雖然只是個議禮翰林學士,但這已足夠隆寵,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翰林院內沒個掌舵人,名義上皇帝讓朱浩掌院,但朱浩連個面都不露,皇帝不給你掌院學士的位置,你去了,那些翰林也只能聽你的。
但石珤和賈詠等人對此表達了擔憂。四名閣臣回到文淵閣後,賈詠便皺眉道:“若以楊應寧主導議禮的話,只怕會收攏不少人心。”
這才是護禮派最大的擔心。
本來議禮派只有張璁、桂萼、席書、黃瓚和唐寅這般倖進之臣,就算有一定影響力,也只能靠皇帝的支援才支稜起來,在士子以及民間輿論中沒法形成主流。
但有了桃李滿天下的楊一清加持,以其在朝中的巨大威望,只怕很多人要反水投靠議禮派。
劉春笑道:“我看應該擔心的不是其收攏人心,而是在佔據翰林學士的位置後尋求入閣機會吧?不知陛下下一次找人入閣時,是選他呢?還是選敬道?”
說話間,劉春望向費宏。
楊一清當翰林學士這件事,其實對費宏影響很大。
若楊一清就此入閣,不過只是排在四人之後,一時間形不成影響力,但要是其以吏部尚書同時兼任翰林學士的話,集人事權和制誥史冊文翰權於一身,實權幾乎已經跟丞相無異……這影響力,槓槓的。
費宏道:“敬道最近在做什麼?”
先前劉春對費宏建議,吸納朱浩入閣,本來費宏還擔心會引狼入室。
現在看起來,不得不這麼做了。
最好讓朱浩和楊一清二虎相爭,他費宏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劉春嘆道:“伯虎在京喪事剛剛結束,其無子,敬道便一直幫忙操持,這不將伯虎的靈柩送走後,敬道才可以安心處置身邊事,但看來,他對於翰林院的差事似乎並不上心。”
旁邊的石珤問道:“堂堂翰林學士,竟無心朝廷差事?”
劉春道:“其實伯虎跟敬道的性子幾乎是一脈相承,伯虎當初不就如此?”
石珤想了想,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