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探馬回報,穿過前面的密林,深入陸地三里就有一個大型湖泊,只要開鑿引流,同時用挖掘水井等方式保證雨季到來前水源供應,就可以保證一座城市的運轉。
“就在這裡嗎?看情況不是很好啊,是不是有山的地方更好?”
關敬一副很有主見的模樣。
經過上一次出海行動,他感覺自己行軍佈陣方面經驗豐富,想帶朱浩一起飛。
朱浩不以為忤,笑著指了指一旁的婁素珍:“有關建立營地的事,聽她的吩咐,明日一早,讓船上的人輪流上岸,先把船塢造好,這裡的樹木要充分利用上。今晚我會先讓人去檢查樹木的品質。”
……
……
隨著人員大批登陸,朱浩必須要防備軍中譁變,之前在海上其實就有士兵不安分,但他們在海上不敢發作,一旦找到陸地,朱浩必須要重申軍規軍紀,並給出明確的指示,讓他們投入生產中來。
“公子,這裡真的適合建城嗎?”
連婁素珍對此似乎也有異議。
朱浩道:“我只說在這裡建個前哨站,我們現在最大的資源其實是我們的船隻,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首先要確立敵人對我們造不成威脅。如果單純只是面對土著,他們不可能妨礙到我們,但如果是能拿出火炮和火銃的佛郎機人,那情況就不好說了!”
當晚朱浩耐心等候陸炳傳回訊息。
陸炳帶著騎兵往陸地稍微深入一下,除了探測地形外,還有個目的,就是抓活人回來做嚮導。
而之前被陸炳他們抓回大明的人中,有學漢語比較快的已經能做基本的溝通,而朱浩透過與他們的交流也基本明白了對方的語言,不用擔心被矇騙。
“我們……不來這裡……太遠了……”
召喚來問話的是個男子,大概二十歲出頭,卻一副老相。這個時代連大明的子民活到五十歲都不容易,更別說是這群美洲土著,能活個三十歲上下就不錯了,對他們說來,部族間的兼併和城邦間的作戰非常殘酷,生存極為艱難。
朱浩問道:“你們為何不來這裡?只是因為路途遠?”
那人聽不懂朱浩的話,隨後由專門教其漢語的人解釋一番,那人才道:“這裡很不好,風大,有詛咒……”
大概意思是,他們部族巫師灌輸給的意識,這邊風大浪大,物產也不豐饒,實乃不祥之地,平時根本不會靠近這裡。所以這其實是變相告訴朱浩,附近區域沒人打擾,就安穩而言相當不錯。
當晚一直有人探查周圍地形地貌,給出的回報也是這裡不見人類活動的蹤跡,然後士卒已經用木桶從附近的湖裡運回大批澹水。
水源問題雖然得到解決,但要發展出一個四萬人左右的城池,明顯不合實際,所以在建成“橋頭堡”後,還得尋找新的地方建城。
……
……
“你們的銀礦這裡有嗎?就是這種東西?”
朱浩一直留那個土著在自己的營帳中,打聽這邊的情況。
朱浩給這個人起名叫“阿大”,意思是土著中的排頭兵,這個人以後會負責跟周圍部族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