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故意裝作對京城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對朝堂之事一竅不通,只談些風月趣事,
以及北涼的奇聞異事。偶爾,他也會“不經意”地流露出對京城權貴的豔羨,
以及對自身“質子”身份的無奈與自嘲。
這種“人畜無害”的姿態,很快便贏得了這些邊緣人物的信任。
他們開始向徐鋒吐露心聲,抱怨自身在家族中不受重視,以及對京城權貴子弟的嫉妒與不滿。
徐鋒不動聲色地傾聽著,將這些資訊一一記在心中。他發現,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邊緣人物,往往掌握著一些被主流圈子忽略的隱秘資訊。
他們對各方勢力的恩怨情仇,以及朝堂之上的風吹草動,都有著自己的解讀和見解。
午後,崇文館的太傅開始授課。幾位老太傅,皆是飽學之士,講授經史子集,
引經據典,看似學問淵博,實則言語間,卻不時夾帶私貨。
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太傅,講到“君臣之道”時,便旁敲側擊,
盛讚當今聖上英明神武,又隱晦地貶低某些“權臣”專權跋扈,禍亂朝綱。
另一位太傅,則在講解“治國理政”時,
極力推崇儒家仁政,暗諷某些皇子“刑苛政猛”,不得民心。
徐鋒聽得津津有味,心中更是瞭然。這崇文館的太傅授課,表面上是傳道授業,
實則是朝堂鬥爭的另一種體現。這些老太傅,
多半都有著各自的政治立場,藉著講學的機會,為各自支援的勢力搖旗吶喊。
每日伴讀結束,徐鋒返回王府,便會將白日裡收集到的資訊,詳細記錄下來,
進行分析整理。他如同一個冷靜的棋手,在腦海中構建著一張龐大的太安城權力關係網,
分析著各方勢力的優劣,尋找著可以利用的矛盾點。
自己身處太安城,如同身處一座巨大的棋局之中。
每一步都需謹慎,每一步都可能影響全域性。他要做的,便是潛伏下來
,靜待時機,如同蟄伏的猛虎,等待著獵物露出破綻的那一刻。
夜幕降臨,太安城籠罩在一片幽暗之中。北涼王府,燈火闌珊,
徐鋒獨自一人坐在書房,藉著昏黃的燭光,翻閱著白日裡記錄的筆記。
窗外寒風呼嘯,吹動著竹林發出沙沙聲響,更顯寂靜。
徐鋒放下筆,揉了揉眉心,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伴讀生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