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高盧雞宮廷的糜爛,和古典音樂的輝煌時代,是踩在同一個節奏上的。
而現在呢?
莫多夫聽到的聲音,它節奏穩定,同時非常連貫,沒有所謂的低沉間奏。
它水銀瀉地,噠噠噠噠的節奏往復。
它並不華麗,而是高貴。
它並不風雅,而是迷戀。
它並不嬌媚,它是少女。
它並不華貴,它如同夏夜裡的晚風,如此迷人,卻不可接近。
往復式的在多個音階裡面來回,卻給人非常和諧的迴響。
任何鋼琴,只要在八個白鍵裡面隨便瞎按,都不會難聽到哪兒去。
一旦黑白同按,就會變得雜亂無章。
但是,這首曲子大量的在白鍵黑鍵之間切換,渾然天成,如同音樂精靈在跳躍。
這種簡單的曲子,難度卻已經拉滿了。
每一句開頭的音都更長,隨後音符變短,彷彿一個穩重的開頭後,餘音流暢的從樂譜裡流出。
往復式的聲音,明顯能聽得出情緒上的遞進。
這種撓人心肺的感覺是什麼?
這只是個音樂盒而已!!!
林軒蓋上它,笑了起來。
“說起來,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在我小的時候,大約六年級畢業,同學們都準備買點小禮物送給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
“我給數學老師準備了一個展翅的雄鷹擺件,八塊錢。”
“給語文女老師準備了一個音樂盒,就是這個。”
林軒抬起頭:“不過,最後一堂課的時候,女老師看到有人送禮物,就說等下課再送。”
“但是這節課結束前,她接了一個電話,匆匆的走了。”
“所以音樂盒在我的手裡,一直沒有送出去。”
觀眾並不清楚林軒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
林軒頓了頓才繼續開口:“許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四十歲的時候寫給他的女學生特蕾莎的。”
“一直沒有結婚的貝多芬,看到女學生特蕾莎後,被那少女的氣質吸引,於是寫下了這首曲子,送給了她。”
“所以,這首曲子也沒有被貝多芬音樂集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