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屋及烏,沈旭對靈異周邊也有研究,古代的墓道一般設定就是狹窄到逐漸寬闊。
乍一看,這不是古道墓道的常規設定?
接下來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更讓沈旭確定了這一猜想。
以前古代的皇宮,確實會被規劃得很仔細,每一方、每一寸每一丈都有詳細規定,甚至每一條線都有長度要求。
但那是皇宮,一個在山溝裡的小村落,逼仄落後,卻每戶人家都把房舍弄得整整齊齊,可能嗎?
就算是現代的很多農村都無法做到,一般來說村子的格局是錯亂交錯,房屋圍繞祠堂修建這才是村子的正確開啟方式。
而且陶淵明在原文中也沒有提到小村落有階級權利,想讓所有人都按整齊的格局修建房屋,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一種情況!
在他生活的地球,中國的古代,歷個朝代都極為重視墳墓。
死者為大,這是古代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
這種思想廣為流傳,尤其以歷代皇帝為首,哪一個朝代,哪一個皇帝不重視自己的墳墓?
看看秦始皇陵、乾陵、黃帝陵、昭陵、清東陵、清西陵、西夏王陵等等。
其規模之大,用人之廣,就可以看出他們的重視程度。
就拿秦始皇陵來比喻,陵園總面積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歷時39年建成,共徵集了72萬人力......
可以這麼說,古代的人對墳墓的要求,往往有著極為苛刻的規矩。
如果說,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用來形容一個不知道在哪個角落的小山村不太現實,那如果用來形容墳墓的話,是不是感覺貼切無比?
在古代無論是帝皇家還是平民,對自家的墳墓都不可能含糊吧?
沈旭想到這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或者說,這個答案,在初中時就有了。
他將墳墓二字在腦海中確認了一遍,反正錯了也無所謂,不過如果他的猜測沒錯,那回答錯誤的可能性很小。
“恭喜你成功解答,由於你是第一個成功解答者,除原有的獎勵外,還有一個特殊獎勵哦。”
聲音還是那名動聽的女音,不過他現在沒時間關注這個。
物品的話他選擇取出魔神,這是必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