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這幾天還出現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出身蒙古貴族的娜木鐘自信那是天生的,因為她乃是公認的草原上百年一遇的美人。
林丹汗、紅歹是這兩位關外梟雄都為她傾倒就可見一斑。
她為“漢王”尋找到了“傳國玉璽”立下大功,當然要求得到封賞,並且提出了一個小小附加條件,請求留在“漢王”身邊,哪怕做個侍俾也心甘情願。
這個女人其實是瞧上了跟她年紀相仿的“漢王”,準備逮到機會自薦枕蓆而已,黃漢當然心知肚明。
但是黃漢裝傻,給了娜木鐘“遼陽夫人”封號,給予朝廷一品命婦待遇,至於她是不是堅持留在身邊伺候,無所謂。
一品誥命當然不可能伺候人,這段時間一直都是“漢王”的座上賓,這個女人不是文盲,比較大氣,酒量不錯,漢語說得溜,跟文官武將閒聊、暢飲之時落落大方,倒有些類似於交際花。
“漢王”究竟有多大權力,如今沒有明確界限,那是因為大明把藩王當豬養,給待遇不給權力和政治前途。
黃漢給予娜木鐘“誥命夫人”待遇,究竟算不算冊封?算大明的封賞?還是算“漢王”的私賞?沒有人提出異議。
娜木鐘很聰明,直接跪下謝主隆恩,崇拜強者的她認準了黃漢,根本不可能理會大明皇帝。
可是得到了“漢王”恩准留在行轅後院居住後,原本自信滿滿的娜木鐘見到了伺候在“漢王”身邊的徐妙茹、陳圓圓,頓覺亞歷山大,沒了信心。
後來她看戲之時又發現了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等等才貌雙絕各有特色的女主角,這個草原上的第一美人再也沒有了優越感。
即便如此,她依舊不肯離開“漢王”行轅,不是為了其他,而是愛上了看戲,甚至於經常跑去戲班看排演,有可能用不了多久,娜木鐘就會成為票友。
正月裡,“紅旗日報”和幾份主流報刊大張旗鼓報道了“傳國玉璽”被發現的始末,描述了遼東文武軍民的喜悅之情,大明朝堂上卻是諱莫如深。
崇禎皇帝沒等到“漢王”派遣使者來呈獻國寶,更加緊張。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崇禎能力不行但是不傻,豈肯坐等“漢王”逼宮、篡位,他立刻下旨調劉之倫、方正化回京以防不測。
然群臣同樣知道,接下來朝廷會出現大變故,一小半人選擇為“漢王”搖旗吶喊,還有一小半準備觀望。
不少清流錚臣決定為大保住明江山社稷對抗奸賊,不惜粉身碎骨,由此可見京城裡暗流湧動。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個渣。
黃漢沒有異動,而是繼續做好內功強大自己,早早的調撥錢糧、組織軍民五十萬疏浚大運河,正月初六就開工。
與此同時在南直隸揚州府同樣發動挑河大工程,開挖、拓寬南通州到達揚州聯通大運河的“通揚運河”。
這條運河上將要修建套閘七座調節上下河水位,保持能夠通航排水量一百噸左右平底船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