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荷蘭人放棄抵抗投降之時,二十八社的土著兵損失不大,有二十幾人被誤傷,被打死的只有幾人而已。
在土著心目中,荷槍實彈的荷蘭人已經足夠強大,現在終於發現明軍更是利害得令人望而生畏。
二十八社的頭目從來沒見過成千上萬的軍隊,“紅旗軍”不僅僅火器犀利還人數眾多,土著武裝完全被震懾。
“紅旗軍”接管熱蘭遮城之時,土著社頭目不約而同帶著社中青壯年跪下磕頭乞求饒命。
臺灣土著究竟是祖祖輩輩生活在此?還是來自於亞洲大陸?又或是來自於呂宋、馬來半島?不可考。
“紅旗軍”對待他們簡單粗暴,選擇歸順從今往後服王化可以活命,他們的年輕人和孩子會得到教育,得到學習漢語的機會,免得社與社之間都語言不通。
依舊保持野性不服從管教者,殺無赦!漢人何其多也,那裡在意這一點點不服王化的人口。
野蠻人大多數崇拜強者,二十八社無一例外選擇了歸順,基本上沒有發生大的流血衝突。
“紅旗軍”抽調人手管理土著,手把手教他們耕種,派出醫療隊救死扶傷,有了金雞納霜的感覺太好了,太多被瘧疾折磨的土著得到了根治。
沒用多久,“紅旗軍”的紅旗、龍武水師的龍旗就在土著心裡紮下了根,招募的八百土著武裝已經開始接受“紅旗軍”教官訓練。
此時的臺灣島早就被鄭芝龍染指,魍港一帶就是鄭家的根據地。
天啟七年,第三任荷蘭派駐臺灣的總督彼得·奴易茲就妄圖驅逐鄭芝龍,派兵攻擊魍港。
但是被具備兵力優勢的鄭家軍打得屁滾尿流,最後不得不坐下來談判跟鄭芝龍合作。
之後的十幾年,雙方雖然互相提防但是保持了剋制,還算相安無事。
只不過由於“龍武水師”步步緊逼,鄭芝龍這幾年不得不選擇遠去暹羅灣發展。
當黃勇率領“龍武水師”協助鄭芝龍拿下“星島”,建成擁有大口徑火炮一百餘門,主體結構石材、混凝土澆築的“海城”後。
有了自認為堅不可摧的老巢,鄭芝龍意氣風發,鄭家軍立足“星島”展望東南亞,扼制馬六甲海峽,打劫了不少商船、戰船,得了不少金銀財寶和貨物,嚐到了大甜頭。
戰船在增長之中,人手卻跟不上發展需要,鄭芝龍同樣渴望人口,不僅僅從魍港撤離舊部,還從福建老家大量移民。
現在的魍港已經從鼎盛時期的人口四五萬下降到了五六千而已。
攻擊一個小小的熱蘭遮城,對於鄭芝龍集團或許有些困難,對於“紅旗軍”水師陸戰隊來說毫無挑戰性。
因此黃勇根本沒有去聯絡魍港為數不多的鄭家軍參與攻擊。
而是在拿下熱蘭遮城後,派人通知鄭家軍,並且告知他們,在接下來的一年之內,“紅旗軍”將要驅逐、俘獲、斬殺臺灣島上所有的西夷,征服所有的社。
留守魍港的乃是鄭芝龍的侄子鄭彩,他接到了黃勇的通知,得知荷蘭人飛灰湮滅興奮不已。
去了心腹大患,他沒了後顧之憂,直接帶著七八百看家人馬趕到離魍港一百餘里的熱蘭遮城拜見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