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楚軍勢頹廢之際,子房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
垓下之戰,一舉定鼎中原,天下歸漢。
張良張子房為大漢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漢高祖劉邦稱他“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良張子房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必將流傳百世,為萬世敬仰。
大漢初立,諸侯爭功之時,張良張子房自請留侯,功高而不自傲, 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時,漢高祖採用子房之計策,先封雍齒,穩住了百官,大漢開始真正踏上了正規。
子房自請留侯,自此並非無意朝政,而是在關鍵時刻,做出了至關重要的建議,為大漢之穩定,為大漢之江山社稷,做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之貢獻。
呂后親自主持,讓史官記載張良張子房的生平事蹟。
這其中,秉承慣例,記載之中,略去了跟修行世界相關的內容,下邳學宮之內求學的經過,一筆帶過。
琅嬛靈天試煉的表現,也是隻字未提。
而且,劉邦跟張良相遇的時間,也就正式記載為留縣相逢。
前面的淵源也是隻字未提。
不得不說,張良對大漢王朝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儘管略去了很多內容,但是,呂雉還是看得出來,如若沒有張靚之輔左,大漢不會也不能走到今天。
史官記載到了最後,呂雉深深嘆息一聲說道:“大漢帝師,莫過於張良張子房,可惜他終究是走到了前面,不然,我就不用那麼累了。”
史書之中,記載了商山四皓,點明瞭張良張子房曾經力挺漢惠帝。
呂雉也以此來告知大漢的舊臣子們,告訴他們,自己之所以能成為掌權者,與張良張子房的支援是分不開的。
張靚已經遁世而去,但暗網依然把大漢官方對他的評價傳了過來。
看到大漢官方的高度評價,張靚不由長長地撥出了一口氣。
這算是蓋棺定論了,自己,終於是不負老祖宗之盛名,在這異界,依然讓老祖宗之名,響徹整個歷史之長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