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性子,朕不喜歡。”
趙政小酌一口,似有所指:“年輕人就該氣盛一點,不用管他,繼續壓著,等他爆發的時候,就是朕手裡最鋒利的刀。”
魚朝恩似懂非懂,聖意不能隨便揣摩,知道大概怎麼對待池半溪,就夠了。
趙政繼續美滋滋的吃席,夾了一口江淮醋魚,聽著花魁唱曲,這日子真比宮裡舒坦,還不用自己付錢:“要是同席,他一人吃一半,咱們還怎麼吃啊?”
吃了一會兒,又來了一波人。
個個面如冠玉人模狗樣。
“方解元!”
王掌櫃低聲下氣的將幾個公子迎入座,這便是他的客人。
方明鏡,淮州府鄉試頭名,也是這次春闈狀元的頭號人選。
不少人都說,這名字取的好,以當年東坡居士的雅稱為名,高中狀元后,必然稱為一樁美談。
幾人耳語一番,那方解元徑直走到趙政桌邊,收起扇子,拱手道:“在下方明鏡,敢問公子是何方人士?”
王掌櫃贈了他不少銀錢,打通了些許關係,總不能讓這樣多財多億的好朋友白吃虧,至少問個明白。
趙政很實在:“祖籍淮州,姓趙。”
一聽這幾個字,方明鏡立即收斂了幾分傲氣,王掌櫃也在心頭大呼,幸好沒得罪人。
趙是個大姓,尤其是在淮州。
當年先帝住在趙家村,所以一同起事的鄉人,就有不少姓趙,例如趙渠梁。
後來淮州趙家入局,更是不少人趙家人為官。
雖然後來漸漸分家,但血脈仍在。
別說富貴人家,就算是普通人,只要說自己來自淮州,姓趙,就能讓他人看高三分。
而且“祖籍”兩個字,說明而今已經不在淮州,遷居了,更是體現出身份不凡。
人往高處走,淮州是龍興之地,再高還能高到哪兒?
洛邑!
姓趙,從淮州遷居京師洛邑,妥妥是官家子弟!
方明鏡訓斥了王掌櫃一通:“哪來的什麼髒錢?池兄憑藉自己雙手掙的錢,比你的臉乾淨!”
王掌櫃陪著笑,得,自己成方明鏡攀關係刷好感的工具人了。
方明鏡轉而對趙政道:“趙兄祖籍淮州,又在這京師,定然認識吏部程大人,昨日我與幾個朋友,一同拜訪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