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短短兩三個月時間,衛青的兩鬢就開始斑白,身子骨也一直不太好……
……
相比漢帝國的死氣沉沉,遠在幾千裡外的鹿鼎城裡,卻一派熱鬧。
漠北之地的春天,往往要比關中遲上一個多月,故而,如今的北海一帶,依舊是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天地一片蒼茫。
可是,在阿鐵、阿木、阿酒等半大小子的規劃下,窩了兩個多月的人們,早在開始勞動,為一個多月後的春天做準備。
因為大戰和連續的暴風雪影響,漠北的好多小型部落紛紛被湮滅,凍死牛羊牲口不計其數,鹿鼎城的幾十萬人口,最主要的食物來源便是北海的魚類。
這片方圓兩三千里的大湖,水資源極為豐厚,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水面結了一丈多厚的堅冰,那些半大小子總能想出各種辦法,每天收穫幾十船肥美的魚。
當然,食物只是一個方面。
對楊川來說,伐木和挖礦,才是今後一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在北海東岸,大片的森林被有計劃的砍伐,利用地形優勢,一股腦兒的送入湖水裡浸泡兩三個月,打撈上來後,略微加工一下,便能生產出大量的紙漿。
這些紙漿,再經過幾十道工序後,便成了天下最好的紙張。
匈奴人不讀書,那怎麼行。
不讀書,就算再過七八百年,草原人還是草原人,飲毛茹血,刀耕火種,一旦北方草原遭受嚴寒氣候的逼迫,還不是紛紛翻身上馬,跑到中原之地去劫掠?
楊川對自己的定位很準——
大漢廚子。
作為一名合格的廚子,跑到草原上自立為王,這才是最基本的一步,不過是想讓漢帝國的飯桌更加遼闊一些,食材更加多樣化一些……罷了。
至於劉徹,朝廷,以及那些朝堂老賊,楊川懶得去跟他們撕逼。
他要以自己的方式,烹製一道天下無雙的‘硬菜’。
其次便是煤炭和精鐵礦的開採。
憑藉自己的記憶和經驗,楊川在鹿鼎城周邊七八百里內,迅速勘探出兩座煤礦,一座鐵礦,兩座鋁礦和一座鉛礦。
他對鹿鼎城的幾十萬人口,實行了嚴格的‘食物配給’,同時,將所有的人進行職業分類。
牛羊牲口的放牧,交給一部分有經驗的牧人。
開春以後的開荒種田,交給那些年輕婦人。
大部分青壯年勞力,全部重新編制,以軍隊管理模式,組成幾支數目龐大的‘挖礦隊’,配合基建營,對幾座礦藏進行大規模採挖。
至於原有的基建營、火器營和騎兵營,則負責安全拱衛,保證鹿鼎城安全的同時,不斷的將草原上那些大小部落的人口掠奪過來,全部變成牧人、農夫、礦工和伐木工。
特殊時期,須採用特殊之手段。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鹿鼎城的資源儲備和兵械升級,楊川需要大量的精鐵、煤炭和木炭。
於是乎,一整套高效的‘社會執行體系’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