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周瑜不悲不喜,只想要打贏這場戰爭。
和曹彰商量過後,周瑜是讓曹彰的兵馬保持在前線,他領吳國公府的三萬兵馬回撤。
孫權走的時候只帶走了一些親衛,原本出征的四萬大軍,基本都在。
其中有五千駐紮在海軍基地,剩下一些,在各地城池。
透過戰爭,孫權也獲得了十萬羅馬降兵。
最終,周瑜是領了六萬羅馬兵馬去對陣日爾曼人。
海軍基地肯定是不能被攻佔的,否則,後勤物資就當真斷了。
該留守的兵馬,肯定是不能動。
六萬羅馬兵,外加三萬漢軍,共計九萬人。
實際上,哪怕再少一半的人數,周瑜等人也不懼。
只不過,需要多一些兵馬,才能掌控更多的戰俘。
以及需要更多計程車兵守城,否則,他是打不到日爾曼人老家去的。
每一個重要城池和關卡,都必須要有漢人守衛,否則都是不安全的。
沒有足夠多的軍士掌控城池,就不算是真正的征服。
同樣,羅馬降兵也是大有用處,不能隨便犧牲。
實際上,現在的征戰,更多的都是靠這些降卒去完成。
所以,更好的甲冑和武器,都有發放。
對降兵的賞賜,更是優厚。
這點物資,呂布給得起。
死了的有撫卹,立功的有賞賜,而且是大賞。
這些制度,使得羅馬降卒也是勇猛衝鋒在前。
華國的甲冑更堅固、武器更鋒利,也使得他們作戰更為勇猛。
當然,熱武器肯定不會裝佩給他們。
頂多在衝鋒或者遭遇戰的時候,才會給他們一些手榴彈之類的武器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