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雍一小兵> 第五百三十五章 想也不用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五章 想也不用想 (1 / 3)

渭水河岸,這個時節水力豐裕,幾座如同小城一樣的匠作院工坊一片嘈雜,天空黑煙瀰漫。這裡最初是匠作院專門鍛造甲冑的工坊,但是這裡建造了完整的冶煉作坊,火器也開始在這裡製造。

青銅炮鑄造並不複雜,以現在的工藝,能鑄鐘就能鑄炮,只不過以前沒人想著這麼製作。

新的青銅炮用了分類試驗法,輪番試炮,最終確定了尺寸。炮身長約五尺,單炮管重約一千斤,主要發射十斤重的鐵彈,取名「元武炮」。

這種青銅炮是完全模仿了拿破崙炮,不過在重量上比拿破崙炮要重將近一半,發射十斤重的炮彈;而鐵炮幾百斤重,卻能發百斤重的炮彈。

區別在於,鐵炮是大口臼炮,只能如拋石車一樣往上拋射,憑藉的是石彈落下來的重量砸牆;而青銅炮可以平射!

王鐔站在工坊圍牆後面,拿手掌遮在眉間,擋住頭上的陽光,聚精會神地眺望著遠方。

忽然,「轟」的一聲炮響,白煙中火光一閃。少頃,便見一枚黑漆漆的炮彈橫飛撞到地上,平飛的炮彈角度很小,立刻便在地上彈起,繼續往前飛,蹦蹦跳跳了老遠,才掉在地上滾起來。

「越遠準頭越差。」李思道,「要打中一個靶子怕是不容易。不過,若是前邊是人群,這一炮砸過去定能撞到一串人!」

王鐔神情有些激動,說道:「這不是攻城用的兵器,一砸一個坑,準頭差不要緊,要的就是威懾力。今後敵軍就算在一里地外聚集列陣,也在咱們的射程內!」

李思又拿出一張圖紙來,躬身行禮道:「聖上說,用兩個輪子作為炮架,咱們試了、一時沒成,太重了,一放炮就要散架偏斜。不過軍用坊重新制作了一副東西。聖上請看,這是炮車,可以用馬匹拉動;運送時炮身、炮架都放在上面。放炮時,八個人將炮抬下來放在炮架上,加上炮尾鐵架固定,便能放好。」

王鐔道:「要八個人抬?」

李思道:「一千斤重,少於八個人不行。民間抬棺材的法子,八個人輕鬆抬起走。」

王鐔:「……」

這炮雖然又笨又重,沒法子,王鐔想要的是平射彈跳,炮彈初速要高,不然角度太小、初速太低,剛出膛就要落地。如此火藥在膛內爆燃的膛壓就高,青銅炮壁要厚,否則要炸膛,試炮的過程中死傷三十幾個人了,就是鑄的太薄炸了!

不過因為壓力高,這下可以近處打散彈了。此前的鐵炮就試過碎石散彈,結果沒什麼用,因為臼炮的口子太大,裝填散彈膛壓太小。

軍隊建制是根據武器和戰術變化的,常規軍隊七人為一伍、火繩槍部隊則取消了什伍,以六十三人的隊為最基本的單位,都不適合炮軍。火炮人馬以二十一的什為基本單位,裝備一門炮車,二十一支火繩槍,以及馬匹、長短兵器若干;為了減輕重量,只著戎服、軍帽,不裝備甲冑。因為抬炮就要至少八個人,還需要照料馬匹做雜活的伙伕,抬炮時安裝炮架等活的人,以及死傷後的預備人員。炮軍一都人馬九門炮,一百八十九人,一營三都五百六十七人。

王鐔親眼看到了火炮的戰力,心裡便有了底,回到兩儀殿重新開始部署近期的軍政設想。

他首先召見了軍國重臣皇甫堅和張松奇,接著又陸續召見了李思、於克志等人,準備制定一整套對外方略。

於克志聽罷王鐔的意思,便進言道:「臣出使西域時,曾見有獯鬻人在來往,朝廷可以此為藉口,下令蒲莎王康句類交出敵國使節,押解到長安問罪。」

王鐔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甚好。」

唐國的聖旨語氣非常強硬,翰林院學士寫的言辭,以皇帝口氣說:聽聞蒲莎國與獯鬻國往來,朕非常震怒,下旨蒲莎王康句

類,在立秋之前將獯鬻使節送到長安城問罪!

立秋已經快了,若要辦此事,須得馬上把獯鬻使者逮捕啟程。

諸部貴族來到王宮,急著問如何辦。而此時康句類卻仍在佛前,燒香虔誠地作拜。此時的氣氛下,他拜佛的模樣顯得並不從容,倒好像在為康氏乞求好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