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雍一小兵> 第五百四十二章 百年不陷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四十二章 百年不陷落 (2 / 2)

厙狄粟文聽罷點頭道:「正是,西域不比居延海,在居延,水陸暢通。唐國人也耗不住,只不過大王有足夠的糧秣?」

他忍不住專門強調道:「大獯鬻也不寬裕,而且從大獯鬻運糧過來,也是山高路遠。」

康句類一臉難色,這回幾乎聚集了所有能幫上忙的青壯,糧草方面自然就有些緊張。

康句類說道:「若唐軍築城固守,咱們就將主力往東進攻敦煌郡,佔領敦煌郡肥美之地,與西域連作一片。」

厙狄粟文點頭道:「如此甚好。不過蒙敦這廝在敦煌,估計早已嗅到不對勁,坐立不安了,可能早有提防,會嚴防死守。」

康句類說道:「總比唐國禁軍守的城好打。我本來也納悶,唐軍既然進攻,兵力卻只有咱們一半,原來是用這招反攻為守!」

蒲昌海與昆其河交匯處,十萬萬多大軍和數萬民夫都到了,十幾萬人開始了建築工作。

王鐔搖身一變,變成了建築設計師。他先把這座堡壘命名「蒲昌堡」,後來又增加名字「永不陷落之堡」,打算把這裡作為後方大本營,然後開始設計簡陋的圖紙。

古人在築城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冬季築城也有法子,原本不需要他操刀。但王鐔認為唐軍裝備了大量火器,原來的城池模型已不適應火器戰術的需要。

王鐔對現代軍事工事一無所知,對古代城池建造也僅限於實戰中的見識。但他用自己的腦子稍微一想,也想得到古代城池是應冷兵器而生。動輒高達八米的牆體(相當於三層樓高),十幾裡的周長!

王鐔琢磨的是兩個原因:一則,目的是防備大量冷兵器士兵攀爬,高牆增加攀越難度,而且守城方的火力也有限,牆越高防守越容易,而且丟土石的重力大,殺傷也越大。二則,中國一直是經濟強國,大周長能把城鎮居民和經濟也保護在內,城越大,也給圍城方增加圍合的兵力人數門檻。

但時過境遷,再抱著舊觀念不放,建築蒲昌城就沒意思了。

首先,蒲昌城是荒蕪之地築城,沒有百姓居住。野戰銅炮的一里射程也變相地增大了古代軍隊圍城的周長。

所以體量可以大大減小,極大地縮小建築成本。只需要滿足駐軍營房、倉庫等地盤就行,這是一座完全的軍事堡壘。

其次,不需要那麼高,再次減少築城成本。大量裝備火器的守軍,守城靠的是火力,而不是城牆高度。城牆太高還會造成火力盲區。

最後,方形城池也不利於火力交叉,火炮有大量的盲區。古人的甕城又稱「月城」,便是如弧形突出,稍稍

增加了火力點。王鐔從這裡得到靈感,準備將這種設計更加突出。

稜堡!大致的圖已經畫出來了,如同擁有六片花瓣的一朵堡壘之花。每片「花瓣」是一個兩條邊的角長在堡壘周圍,加上兩瓣之間的弧形連線邊,實際這個圖形有六個角、十八個邊。

稜堡是古代堡壘的一種,其實質就是把城塞從一個凸多邊形變成一個凹多邊形。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稜堡面(通常是兩到三個),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

王鐔拿著木直尺在紙上不斷試驗比畫,得出結論,無論從什麼地方進攻,都會遭受大概三個方向的直射火力交叉殺傷。

當然這個堡壘在沒有火器支撐的時候,比一般的城池更加脆弱,因為更矮更小。所以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下雨影響火器發揮的天氣。

王鐔主要考慮火炮和火繩槍的火力點。六瓣凸出是實心土夯,在外牆體上挖洞安梁為掩體,一則可以防投石車的攻擊,二則可以避雨。

實體堡外,下方為傾斜面,分層修三道女牆,女牆後面挖小型藏兵洞用來雨天避雨。近處的敵兵將受到三道、幾個方向的火繩槍交叉密集射殺,而且每道牆後的藏兵洞藏三個士卒,輪流開火保障射擊頻率。

方圓十里內設小堡、哨防禦體系,用煙花、孔明燈、狼煙、鼓為訊號預警;遇小股人馬以小堡出兵剿滅,遇大股人馬便放訊號,騎馬跑路。

堡壘南邊設水門,挖溝河與蒲昌海連通,碼頭設在堡壘內。只要控制蒲昌海,就能保證蒲昌城的外援。

王鐔設計好圖紙,又下令長安城兵部,在內河水師上裝備火炮,保障必要情況下奪取蒲昌海水權。雖然蒲莎軍卒沒有水師。但王鐔興奮之下,用一種完美的姿態來審視這如花一般美妙的堡壘的設計!

他看著自己的成果,忍不住激動道:「這座堡壘,只要中原能供應物資,能守一百年不陷落!一百萬大軍來都是送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