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那些年的奮鬥人生> 第九百零一章 天理難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零一章 天理難容! (4 / 6)

我覺得思想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些客觀的因素,如果說真能夠找到那些強迫自己開始的因素的話,也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心理上,如果心理上就能夠首先接受的話,那對於開頭就不算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對於整件事情的總體把握人總是會感覺到很難的,這件事情人在感覺很難的時候也縷不出一個能夠真的解決這件事情的過程。

那麼怎麼辦才能夠把這件事情給完成呢?

現在覺得真的很簡單了,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情都會覺得很簡單,那就是先找到一個地方趕緊去做,無論這個地方是中間的地方還是結尾的地方是開頭的地方,就是先開始做一件事情就行了。

即使這件事情完不成,或者是這個開始的事情是根本無法解決的,那麼這個時候就開始有一個思路了,就比如說為什麼這件事情無法完成,為什麼無法完成的一個點我是不是可以去解決。

那我如果無法解決的話我是不是可以從另一個點入手,基本上我覺得就是這個樣子的,也正應對了那句話,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有些人名言警句在小時候只會背,也不會理解什麼意思,甚至會覺得這句話其實不對,但是老師家長讓背這一句話那麼就不得不背出來了。

也就是說當時是不理解這句話了,但是現在的話還真的不一定不理解了,有時候有些話是理解透徹了。

比如說小時候數學老師和我說的一句話,不對說錯了,是和我們說了一句話,數學老師是不會專門和我說這種話,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作業還沒有交?”

其他的話好像就不存在了,聽到後面說的一句話就是當你知道了更多的東西的時候,那麼你不知道的東西就會更多了。

當時就覺得數學老師好像有點裝逼的意思,就是你為什麼不把話說清楚了非得說這樣一句話,而且這一句話說的我糊里糊塗的,有的學生聽懂了我只是認為他們在裝逼,他們也只是假裝聽懂而已。

但是現在的話我多多少少也是聽懂了,或者是已經完全的明白這句話。

我覺得這句話完全適用一個例子可以理解出來的,就比如說abcd是你目前要學的東西,以前的時候你不知道這些東西。

a的分支是1234,b的分支4567,c的d的,也就是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四十五十六。

你現在不知道abcd,但是等你學了abcd的時候,你瞭解了這個東西之後,現在知道的東西就變得更多了吧?

那你現在不知道的東西也變得更多了?

你現在不知道的東西就變成了16個,因為透過知道的這四個你就發現你還有16個不知道的,這也就是老師所說的當你知道了東西越多的時候,你不知道的東西也就越多。

我覺得就現在的人類知識的儲量來說,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人不可以一直專研很多事情,最後研究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往上的分支就越來越廣,而且每一個東西網上研究的時候花費的心思和精力就越來越多。

那麼為了能夠儘可能專心致志,把一個東西帶到更高處,那也只能夠選擇一個分支了。

所以現在的人類知識的儲量很多,基本上在一定的情況之下老師說的這句話是對的,除非是人的壽命到了一定的地步的時候,也就是說傳說中的長生不老的時候,人單體知識的儲備就會越來越多,那麼這句話可能就在某種情況下來說不適用。

人的精力無限知識有限,那麼只要人在用力的情況之下,或者說人只要在用心的情況下,那麼就可以造成另一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另一句話完全反著的。

人知道的越多那麼,他不知道的東西就越少。

所以老師說的這句話也對也不對,是需要加一個前提的。

比如我常常聽到的一個文章裡面說了一句話,不以環境為前提的結論都是在耍流氓。

所以在說話的時候要加一些定語,就是讓自己能夠在某種情況下決定這種結論是正確的,如果沒有環境的情況之下就能夠得出了一個結論一定是正確的,我覺得現在來說應該是沒有這種結論的。

其實是牛頓定理也是這個樣子的,記得他也是有適用的範圍的,至於說究竟是什麼樣的適用範圍我也忘了。

但是我現在記得一個課後練習的小故事裡面,就是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於180度,這個定理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前提的。

只是說數學課本上完全沒有必要去寫這個前提,因為基本上都是在課本上也就是在平面上,去解答這個問題的,那麼也就是說完全都沒有必要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