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幽幽地無力辯解道。
關興有些擔心地看了馮永一眼,“你無事吧?怎麼說起胡話來了?”
心道莫不是陛下和皇后突然來到馮府上,讓這個妹夫過於緊張,導致舊疾復發?
“沒人說你是大豬蹄子啊,是叫你去做大豬蹄子。”
張苞也跟著說了一句。
我特麼的……
我也不想做大豬蹄子啊!
馮永幽怨地看了一眼無辜的兩人,灰溜溜地敗退。
不一會兒,府裡開始瀰漫起食物的香氣。
馮府的吃食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阿斗在宴席上吃一口稱讚一句,胖乎乎地臉上因為嘴裡塞滿了食物,顯得更是圓鼓鼓的很有喜感。
特別是對紅燒肉情有獨鍾,吃了個滿嘴流油。
就連身為女子的張星彩,亦是毫不示弱,不但把自己案上的糖醋排骨一掃而光,甚至馮永還從她臉上看到了意猶未盡。
於是連忙跑下去又讓人把各份菜餚多做了幾份,這才滿足了幾人的胃口。
臨走前,阿斗還把府上沒吃完的食物全部打包,連關興原本想留兩隻豬蹄,帶回自己府上慢慢吃,也被阿斗拿走了。
“阿兄莫急,這豬蹄雖沒有了,但庖房裡還有半扇豬肉,阿兄還想吃什麼?待會小弟讓廚子再多做一些,後頭讓人送過去。”
馮永悄悄地安慰關興。
這時候的肉類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很珍貴的。
豬肉在漢代時,非但沒有被貶低到唐宋時代的那個低賤地位,恰恰相反,反而是比先秦時期的地位有所提高。
西漢的皇族劉安所寫的《淮南子》中就有記載:夫饗大高而彘為上牲者,非彘能賢於野獸麋鹿也,而神明獨饗之……
也就是說,豬肉乃是上等肉食,是平常用來祭祀神明的東西。
大地主家裡,甚至還有專門的養豬人。
不過在南鄉對豬進行大規模舍養之前,世間大部分人養豬那叫牧豬,也就是趕著豬到野外覓食,像牧牛牧羊一樣。
這種放牧式養出來的豬,性格極為兇悍,一般人還真做不來殺豬匠,至少孔武有力那是必要條件。
而對豬進行閹割後,豬就會變得性格溫順,不會跳欄亂竄,適合進行舍養育肥。
隨著南鄉閹割技術的成熟,漢中開始流行對豬進行舍養。
漢中的莊園式農業為養豬提供了一部分食物來源,還有一部分則來自野外的豬草,甚至還有人學南鄉那樣,大面積種竽頭,用莖葉當飼料。
而地底下的竽頭又可以挖出來給莊園的那些奴隸當口糧。
從這一方面來說,許家本來打算賣給馮永暖榻,最後被馮永扔到地頭種地的許娘子功不可沒。
解決了飼料來源的問題,這種養豬方式流行起來那就是理所當然的事,甚至還開始傳到了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