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聽了陸遜這番話,當下就有人明白過來,“大都督的意思是,曹休乃是使詐?”
“自然是使詐。”陸遜淡然一笑,臉上露出一絲輕鬆,“他已經領軍深入這麼遠了,我一直怕他發現被騙後立刻回頭。”
“沒想到他居然是這般自信,在明知是計的情況下還敢前來。這說明,我們示敵以弱的計策是成功的。”
皖城的吳軍,分成三路,陸遜親自領軍在中路,朱桓為左督,全琮為右督,每路皆三萬人,共計九萬。
但展現在曹休面前的,只有陸遜的三萬中軍和故意顯露出來的數千伏兵,所以曹休才認為自己優勢很大,在明知有計的情況下,還想著使反間計,欲將計就計。
就在曹休與陸遜即將決戰於皖城下的時候,豫州刺史賈逵,命滿寵領一萬人攻夏口,然後自己親領六千人馬,從西陽直接南下,抄近路攻打東關。
就在去年的時候,賈逵曾上書魏帝曹睿,說孫權在東關武昌駐有大軍,若是吳虜寇邊,總是西從夏口,東從廬江。
而國家征伐東吳,也是東從淮水,西從沔水。
處於兩地之間的豫州明明正對著東吳的重鎮武昌,可是因為有大山阻隔,交通不便,所以孫權從來不擔心豫州方向。
相反,他可以很方便地集中兵力,從東關地救援東西兩線。
所以賈逵建議修一條道路直通江水,大軍就可以從豫州進發攻打東吳的東關,直接威脅東吳的心喉。
那時,若孫權自守東關,則可另遣軍隊東西出擊,孫權的東西兩線就得不到救援。
若東西線可以攻下,則東關就成為東西夾擊的孤立據點,也就唾手可得了。
東關一失,則江東必再無力進犯大魏,唯有等死而已。
曹睿很是讚賞這個建議。
這一年多來,賈逵一直在讓人堪查豫州南邊的地形,同時徵發民夫修路。
如今從豫州到東關的路,雖說行不得數萬大軍,但若是在沒有東吳阻攔的情況下,五六千人還是勉強可以透過的。
賈逵這一次從豫州西陽縣攻擊東關武昌,走的就是新修出來的這一條路。
東關如他所料一般,沒有重兵防守,所以他很容易就領軍進入了吳境,但他沒有半點高興的樣子,反是皺起了眉頭。
“賈將軍出其不意,領軍兵臨東關城下,何以不喜反憂?”
東莞太守胡質問道。
賈逵嘆了一口氣,指著南邊說道,“東關乃是孫權重鎮,以往皆駐有大軍。如今在東關內,僅有守城之兵,剩下的大軍何在?”
“故在我想來,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孫權已經把他的大軍調到皖城那裡去了。大司馬孤軍深入,必敗無疑。”
胡質聞言,大吃一驚,急聲道,“若當真如此,只怕大司馬有危險。”
賈逵看向南邊,那裡有孫權所建的武昌城,此時城內定然沒有多少兵力。
若是能攻下來,就算最後守不住,但放一把火給它燒個精光,對孫權那也肯定是一個重大打擊。
可惜的是此城堅固,自己這數千人,只怕難以攻下。
而且東邊的曹休危在旦夕,一刻也耽擱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