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我大魏不得不屯十數萬精兵於關中,錢糧耗費巨大,雖然目前國庫尚可支撐。”
“但若是長年累月下去,只怕最後又要像先帝那樣,廢除錢幣以求屯糧食……”
雖然曹睿說得有些含糊,但劉曄聽懂了。
先帝為什麼要廢除五銖錢?
還不是因為糧價太高。
當年吳蜀之戰後,兩國成了仇敵,難道先帝不知道正是大魏統一天下的好時機?
只是黃初元年時(即夷陵之戰前一年),中原先是大旱,又逢蝗災,百姓饑饉,何來糧草南征?
到了黃初二年(夷陵之戰當年),先帝欲復五銖錢,以固皇權,不過數月,又因為糧價太貴,不得不再次廢五銖錢。
黃初三年時,冀州再次遇到蝗災。
當時大魏連續三年遇到饑荒,庫中無糧,如何南征?
直到黃初四年,這才湊夠了軍糧以徵吳。
只是那時吳蜀早已重新和盟,南征的最好時機已經錯過,天意如何,奈何?
說來說去,還是因為朝廷手裡沒有足夠的糧食。
沒有糧食怎麼辦?
只能向世家大族妥協,讓他們出錢出糧,讓他們幫忙安撫地方……
雖然明知這是一劑只能暫時解渴的毒藥,但在立刻渴死和以後被毒死之間選擇,誰都會選後一個。
能活一時是一時,說不定後面能找到解藥呢?
劉曄沒有接曹睿這個話題,他也不敢接。
雖然他算是歷經三朝,甚至算是最早投靠武皇帝的那一批人。
但到現在官職不過侍中,爵不過關內侯,連個能世襲的列侯都沒能封上。
從文皇帝登基到現在,他的官職一直都沒有變過。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雖然新朝的皇帝對他的謀略頗為看重,但因為他是身為光武皇帝的嫡脈之後,所以又對他有所提防。
只要大魏沒有統一天下,或者說只要蜀漢只要存在一天,那麼他的身份就只能一直這麼尷尬下去。
“民無糧則亂,軍無糧則散,這糧谷之事,確實是個大問題。”
劉曄避重就輕地說道,“陛下,關中肥沃,若此番伐蜀受阻,不若在關中加大屯田力度,以備將來。”
曹睿點頭:“我亦有此意,卻不知劉公可知有善屯田者?”
“自武皇帝以來,各地屯田多有敗壞,若是一時間不得人手,陛下可下詔讓各州郡舉薦。”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