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孝文皇帝就“對策者百人,唯(晁)錯為高第”。
到了光武皇帝就更加明確,正式施行授試以職,即進行文字方面的測試。
但總的來說,考課還是輔助形式,不佔主要地位,主要還是靠舉薦。
張星憶劈手就奪過去,匆匆一看,眉頭不禁一挑:“這不就是你前段時間你讓我弄的東西?”
前段時間,馮永讓張星憶聯絡秘書處,把校尉府以及涼州的一些資料整理出來。
張星憶也沒有多想,只當他是為進軍涼州做準備,沒想到卻是用在了這裡。
“只是一部分,還有一些題目是從朝廷這些年整理出來的典籍挑出來的,當然,南鄉的算學也不能少……”
張星憶倒吸了一口涼氣,抬頭看向馮永:“光是南鄉算學,沒去過南鄉計程車子,只怕就沒幾個人能透過。”
南鄉算學,天下第一,這真不是吹牛!
只要是能順利呆在學堂三年的學生,基本上個個都頂得上以前的算學大師。
因為呆不了三年的,基本都已經被淘汰,提前出去為大漢添磚加瓦了。
“那他們有什麼臉在我底下入仕?”
馮君侯抬抬下巴,一臉的不屑,“光是鄉里出人鋪個路啥的,他們連錢糧都算不清,要來幹嘛?”
連亭長都能隨口說出三八二十四的時代,你身為一個主官,連乘法口訣都不知道,有什麼臉呆在這個位置?
就連大漢丞相都自己親自校對錢糧呢!
張星憶的心忽然劇烈跳動起來,天生的政治天賦讓她本能就覺得這個事情有哪裡不對!
“這個事……是要做成例,還是僅在校尉府內推行?”
校尉府內推行的許多事情,是以前不曾有的。
當然,以自家阿郎的話來說,那就是校尉府所遇之事,所司之事,與以往大為不同,故試行新政。
要是僅在校尉府內推行,那都好說。
但是,現在阿郎是什麼身份?
涼州刺史!
而且還是即將實領的涼州刺史!
說句不好聽的,大漢二州之地,涼州佔其一半!
真要做成例……
張星憶終於明白哪裡不對勁了,她猛地抓住馮永的手,用微微顫抖地聲音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