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經隴右、蕭關兩戰,可謂兵威強盛,若是在內再輔以太學,既可濟武略,又可弱世家。”
“若是到時朝廷改變出仕之制,到時不管那些世家右族願不願意,他們只要還想在大漢為官,就必須按朝廷的步子走。”
“否則,大漢自有一套選才之法,底下有太學,有興漢會,還有跟著我們走的那些世家,根本不懼受制於人……”
看到張星憶越說越是興奮,馮君侯心中一跳,連忙打斷道:
“過了過了!這些關於典籍的題目,皆是丞相與向夫子提出,我只管放到考課裡頭。更別說那什麼太學,丞相又沒與我說。”
“好好好!”
張星憶也不知是信了還是沒信,親了馮永一口:
“妾也就是這麼一說,反正校尉府所轄的胡人,算上今年也不過是才第四個年頭,今年才剛剛開始,還有兩年時間呢。”
“這兩年我們可以先在校尉府試行,若是可行,則可推到整個涼州,到時學堂裡的學生也可以練出來了,哦呵呵……”
張星憶說著,突然就笑了起來,她只覺得渾身突然燥熱起來,不禁在馮永懷裡扭了扭。
別說是他人,就連她自己,都沒能想到,當初那個草堂一樣的南鄉學堂,那個原本只是供工坊織工孩子識字的地方。
到今日竟隱隱準備要成為翻起大漢大風浪的中心。
想起當初不知多少人笑話自家阿郎是在幹傻事,居然給蒼頭黔首開學堂,卻不知他早已佈下了大漢未來十年的格局。
天下英雄,有幾人能與之相比?
想到這裡,張星憶的心裡就越是火熱,竟是不住拼命地往自家阿郎懷裡擠。
馮君侯自是來者不拒,手頭一邊大爽特爽,一邊大發感慨:這小妞簡直絕了!
雖說比不過諸葛老妖那種給點陽光就能搞個核聚變的變態,但妥妥也算是給點陽光就能百花齊放的人物。
僅僅是從自己提到部分試題是摘自朝廷這些年新編撰出來的典籍,就能抽絲剝繭地分析出這麼多事情。
連自己未來兩年對這些學生的安排都猜得門兒清。
“四娘,你說,若是我欲讓那些士子為朝廷效力,又欲讓他們認可考課而仕之制,當如何做才是?”
雖然有些事情,在沒有回到隴右,正式就任刺史之前,馮永不欲公佈。
但此時聽了張星憶這一番分析,馮永還是忍不住地多問了一句。
沒辦法,張小四天賦太高,委實是讓人見獵心喜。
嗯,當然,手感也是相當喜人。
“此事倒是要小心謹慎一些。”
張星憶從馮永懷裡坐起來,眼睛閃閃發亮,“但凡改制者,必有循舊之人極力阻礙,譬如那些守舊世家,定然是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