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三既然是替陳王前來給馮郎君送信,自是做過功課的。
只見他站起身來,來回走動,開始念道:“趙客縵胡纓……閒過信陵飲……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唸完全詩後,曹三停在李遺面前,盯著他說道:
“李郎君,可曾聽出這文中所隱藏的東西?”
李遺有些疑惑地搖頭。
這詩,他早就已經倒背如流了。
詩是好詩。
而且他還知道,兄長親口承認了,這是寫給那些遊俠兒的詩。
這其中還能有什麼隱藏的東西?
只見曹三搖頭晃腦地說道:
“趙客,信陵,朱亥,侯嬴,李郎君,你可曾想過,這些人,都是什麼時候的事?”
聽到這話,李遺一個激靈,心頭彷彿霹過一道閃電,讓他猛地一下子站了起來,忍不住地說了一句:“臥槽!”
還沒等曹三開口問“臥槽”是什麼意思,他就直勾勾地看向曹三,吐出一句:“邯鄲之戰?”
“沒錯!”曹三擊掌叫道。
信陵指的是信陵君。
邯鄲之戰中,信陵君盜虎符,領魏軍救趙。
朱亥乃是勇士,擊殺不肯進軍的魏軍主帥晉鄙,助信陵君奪得兵權。
侯嬴則是給信陵君獻計之人,同時為了報答信陵君之恩,自殺而亡。
一直以來,李遺覺得所謂趙客,自然就是以朱亥侯嬴為代表的趙地俠客。
但如今細細想來,只怕更多的還是指郭靖和黃蓉。
因為後面那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畢竟不管是自刎而亡的侯嬴,還是與信陵君同留在趙國的朱亥,皆非“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而前往邊塞隱居的郭靖和黃蓉,才是最貼切這兩句。
李遺感覺到自己終於解開了長久以來的一個疑問,心頭嚯嚯地跳動,他有些站立不穩地扶住桌子,才不致於跌坐下去。
曹三湊到李遺跟前,因為過於興奮,他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
“李郎君,馮郎君在這篇雄文裡隱晦點出郭靖和黃蓉,只怕正是因為知道二人非是虛構之人。”
“不然你想想,那些遊俠兒,歷來被世人所輕所厭,誰會專門給他們寫詩?”
若不是馮郎君與那《武安君兵法》有關係,他又怎麼會特意寫那二人?
曹三越想,越是覺得有道理。
只是這等事情,定然一樁大秘聞,別說不知道他以後還有沒有機會見到馮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