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憶說話被人打斷,也不著惱,她又從李慕手裡接過一份檔案,然後往桌上一扔:
“不要一口一個張家,我相信,你還代表不了整個張家。張太守在居延郡保一方平安,為君侯出征籌備糧草。”
“張郎君(張就)為了宣揚大漢威信,遠赴西域,數年未歸,這才是張公想要的張家。”
“而你們,為了一己之利,不惜與私下裡交易,不但從他們手裡收羊毛,甚至還賣給他們糧食與毛料。”
張星憶冷笑不已:
“君侯連續兩年派人出塞,清掃周邊胡人,這才過去不到一年的時候,胡人就敢越過關塞,襲殺邊郡百姓。”
“說實在的,若不是有人借給他們膽子,我是不相信他們敢這麼做。”
不是說不讓與胡人交易,要不然這麼多年來,出塞的商隊那麼多,又不是出去觀光旅遊。
但馮刺史知道,毛料這個東西是戰略物資。
因為有了這個東西,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大漢對小冰河氣候的抵抗能力。
而且還可以利用它來控制胡人,化解胡人南下對漢人造成的衝擊。
所以從涼州出塞的商隊,只要是帶著毛料,那你要賣多少,賣到哪裡,那都是有規劃和目的性的。
絕不能是你的毛料,你想怎麼賣就怎麼賣。
而且在很多時候,這些商隊裡,還有一些身負特殊任務的夥計,對目的地的地形,各部落的情況等等都比較感興趣。
為了統一協調各家的利益,涼州甚至成立了紡織總商會,李總裁就是商會的會長。
私下裡與塞外的胡人交易羊毛毛料等物資,不但會對官府的計劃造成破壞,同時也是損害了各家的利益。
所以張二郎才會急得跳腳辯解。
但張秘書既然敢當眾這麼說,那她自然是掌握了不少證據。
她也懶得跟對方爭論,只是轉過頭去,示意了一下,馬上就有親衛押著兩人進來。
被押著的兩人,一漢一胡。
胡人沒人認識,但與張家有往來的人發現,那漢人正是張家某個商隊管事。
張二郎一看到這兩人,頓時面色如土。
“張二郎,你打算怎麼解釋?”
看著主位上坐的兩個女人,張二郎叫道:
“不關我的事,是他擅作主張……”
話沒說完,他就立刻閉嘴。
但卻已是來不及了,僅僅是憑這句失言,眾人就知道,張家的商隊,確實有問題。
張星憶有些不耐:
“你在張家是負責商隊的主事人,你跟我說你不知道這個事情?一次不知道,兩次不知道,一年交易了近十次,你還不知道?”
“你好歹也是敦煌張家子弟,能不能有點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