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戰亂時代,又是陣上征戰了數十年的老將,能在這個年紀逝世,已經算是極為難得。
再加上趙家對此也早就有心理準備,所以一家人在悲哭過後,便按喜喪操辦趙雲的後事。
軍中精神象徵的大佬的葬禮,規格相當高,不但帝后親自祭拜,同時皇帝還親自把棺木護運到南鄭,在大漢的龍興之地下葬
就在趙雲下葬的那天,從關中送來的軍報也終於到達漢中:
丞相與馮君侯一齊領軍進入長安。
軍報被阿斗在趙雲墳前焚燒,高呼:
“老將軍,丞相還於舊都矣!”
本是天大的喜事,但在衛將軍的喪事上宣佈,這一喜一悲之下,搞得前來參加葬禮的朝中百官,也不知是要作出笑臉還是哭臉。
就在大漢君臣悲喜交加的時候,魏國舉國上下,皆籠罩在一片愁雲慘淡當中。
關中一戰失利,天子東征,到大司馬——哦,現在是太傅了——到太傅領軍退出關中。
然後就是天子病危,匆忙立了太子。
到現在——天子駕崩。
曹叡終究還是像冒牌天女所說的那樣,沒能熬過建興十四年的冬日。
按曹叡遺詔,太子曹芳登基為帝,大將軍曹爽與太傅司馬懿共同輔政。
從貴嬪一躍成為皇后才不到一個月的虞皇后,再次躍升一個等級,被尊為皇太后。
魏國(偽)皇帝的死,根本不可能瞞得了天下。
相比於目前封鎖嚴格的漢魏邊境,吳國比漢國早一步得到訊息。
吳主孫權得到細作拼了命加急送回來的訊息,後悔得大腿都差點拍斷了:
“早知如此,吾何不在合肥城下多呆一些時日?”
再想起當初自上大將軍陸遜以下,所有人皆是勸自己退兵,孫權又是咬牙:
“諸臣誤我!”
我早說過的啊,那賊人十有八九是虛張旗鼓,奈何諸將膽怯啊!
孫權長吁短嘆,悔恨不已。
偏偏在這個時候,校事府呂壹又親自送來一份密報:
“陛下,遼東傳來訊息,公孫淵響應我大吳,發兵反叛魏賊,與王雄(魏國幽州刺史)等人戰於遼隧。”
“據公孫淵所言,時值大雨十餘日,遼河大漲,雙方不得已退兵。今公孫淵已自立為燕王,改年號為紹漢,設定文武百官。”
“又派遣使節授予遼東鮮卑單于印璽,對邊民封官授爵,欲引誘鮮卑等胡人為羽翼,伺機侵擾魏賊北境。”
“今公孫淵已派出使節,正欲上表陛下賜下印璽爵位,以正其名。”
孫權聞言,心裡更是大為痛惜:
“彼時魏賊西有蜀人逼迫,北有遼東侵擾,吾由南方攻取合肥,正是其時也!奈何諸臣諸將誤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