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記得臣下勸自己退兵,卻是忘了自己在退兵時是如何地狼狽。
看到陛下悔恨不已,乃至有咬牙切齒之意,呂壹心頭不由地一動。
皇帝徵合肥再次無功而返,呂壹自然是早就知道的。
這等事情,對於呂壹這種倖進的人來說,可算是禁忌話題,能不提就不提。
但此時看到陛下的模樣,卻是讓他聞到了一絲機會:
“陛下,氣大傷身,還是要保重身體啊。”
“吾怎能不氣?大好的機會,居然就這麼白白放過了,聽聞司馬懿已領軍退出關中,蜀人怕是已得關中。”
“而大吳呢,本應趁機攻下合肥,哪知卻是被白白錯過,實吾之恨也!”
呂壹目光一閃,小心翼翼地說道:
“臣聽聞,此戰陛下力主攻下合肥,然軍中諸將,卻是力勸陛下退兵,故臣以為,此非陛下之過,乃諸將之錯也,陛下何須自責?”
孫權陰沉著臉,不語。
呂壹一看孫權的神色,頓時就明白過來,自己這是說到陛下心坎裡去了。
確定了這一點,呂壹立刻又說道:
“據臣所知,此戰諸葛恪乃是先鋒,上大將軍親自護住後方。”
“諸葛恪少經戰陣,經驗不足,不知陣前虛實變化,故為賊人所騙也就罷了。”
“想那上大將軍,卻是少有的知兵之人,就算是放眼天下,能與之相比者,也無幾人。”
“所以臣以為,莫不成是上大將軍當時另有他想,沒有對陛下說明白?若是如此,陛下何不向上大將軍垂詢一番?”
呂壹不說最後一句還好,本來還只是懊悔的孫權聽到這句,心態頓時就是有些失衡:
“征戰大事,能有什麼事要藏著推掖著不說明白?”
“就算是當時信使有失密之憂,難道退兵回來後,他就不能主動向朕說明白,還要朕親自去問?”
得,都開始自稱朕了。
由此可見,孫權對這一戰的失利,確實是耿耿於懷。
皇帝可以錯,也可以改錯。
但身為臣子,你不站出來糾錯,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不然要你做什麼?
看到陛下隱有遷怒之意,呂壹微微一笑,悄悄退下,深藏功與名。
在上書攻訐校事府的臣子中,職權最重者,莫過於上大將軍。
呂壹認為,自己不過是自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