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興漢會斂財手段了得,但正所謂樹大招風,關中一戰後,皇家很明顯對興漢會作出了某些限制。
蔣琬當然知道,興漢會這幾年,一直源源不斷地往九原和平城輸送錢糧。
不但維持了邊地的穩定,聽說還有其他安排,反正也算是拓實邊疆,教化胡夷了。
所以馮都護說興漢會拿不出錢糧,也是情有可原。
不過提到興漢會,就不得不提到皇家。
皇家本來也是挺有錢的。
少府還掌握著不少財源渠道呢。
只是丞相在生前,就已經開始在掏小胖子的小金庫了。
組建南北軍就曾經差點讓小胖子回到解放前。
然後關中一戰,又讓南北軍隨大軍出戰。
雖然現在大漢改制中央軍,南北軍歸於禁軍,但皇家想要控制南北軍,自然不可能完全放手。
所以南北軍的錢糧供給,一半是出自國庫,一半是出自內帑。
按馮都護對小胖子的瞭解,皇家的少府,這個時候估計也沒有多少錢糧。
畢竟鄭國渠的修復,皇家可是要出錢糧的——而且還是前期的大部分。
反正關中的土地,興漢會又拿不到太多,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所以在出了人力和技術之後,自然就不願意當冤大頭。
最多也就是出了屬於自己的那點錢糧,再多就沒有了。
皇家,皇家又怎麼啦?
皇家也不能強迫別人出錢吧!
天子在朝議的時候,都得虛心聽取朝中重臣的意見呢。
而想要透過一項重大決策,更是要在朝議上讓大夥達成一致意見。
大漢的朝議,本來就帶著後世議會制的某些味道。
再加上興漢會作為新興勢力,又有某位中都護作為會首。
說是興漢會這個利益集團推舉馮某人在朝中維護自己的利益,代表自己發言也不為過。
這又與後世議會議員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像現在,馮都護就表示,興漢會已經掏不出更多的錢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