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都護當年用來發行票子的大漢儲備局……”
“那更不行!”
馮都護連連搖頭:“當年我就與丞相有過約定,儲備局發行票子是有定額的。”
“若是濫發票子,雖能解眼前燃眉之急,但將來必會生災患之憂。”
你以為大漢這些年的財政為什麼這麼良好?
以兩州之地,鯨吞關中幷州加一個河東,非但沒有被撐死。
甚至在全力恢復生產的同時,還有餘力繼續發起另一場戰爭。
遇到天災還有底氣減賦稅。
而糧食產量再高,也得及時運轉到需要的地方才行。
而儲備局和它發行的票子,正是可以刺激人們不斷提高各類物資運轉效率的關鍵所在。
但票子終究是票子,它不能產生財富,也不能產生糧食。
控制不住發行量,爽是一時爽,但事後可是要火葬場的。
這些年大漢的糧價紅線已經上浮到三百錢,比最初的時候上漲了一百錢,通脹已經有些過快了。
這還是在有魏國和吳國幫忙接收不少票子的情況下。
馮都護自然不可能為了區區一個草橋關讓儲備局多印票子。
畢竟現在世人誰不知道票子是馮都護搞起來的?
票子真要氾濫成災,搞得民聲載道,老百姓誰管你有什麼苦衷,反正矛頭第一個肯定是要指向馮都護。
到時候千夫所指,莫說宮裡那位會不會趁機搞事,只怕就連那些守舊世家都要趁機反撲。
何況馮都護也不想讓儲備局發行的票子走朱八八大明寶鈔的路子——好歹也得等他進入棺材了再說吧?
反正我死後又管不了後人,他們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唄。
就算是後世有人把我的棺材扒開洩憤,我也無所謂了。
“馮都護誤會啦,誤會啦,老夫也不是想讓儲備局多印票子。”
“那蔣公提儲備局又是何意?”
“中都護,現在陛下已經還於舊都,關中作為京師之地,理當是大漢中心,對吧?”
“沒錯。”
“然則流通大漢的票子,關中居然無法參與其中,中都護可曾想過關中士吏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