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陸遜為了這一次戰役,暗中不知做了多少準備。
以他率領大軍截斷漢水的速度,就算是胡質能以正常的速度趕來,能不能衝破漢江的吳國水軍防線,重新建立起與襄陽的聯絡,那也是個未知數。
但人嘛,總是喜歡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黃河不死心。
眼下襄陽的局勢,明明僅有一水之隔的北面,魏國有著足夠的大軍,但卻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吳軍圍攻襄陽。
束手無策之下,正常的人,心裡自然就會生出“早知如此,還不如……”。
亦或者“為什麼你們不……”的想法。
這條路走著走著,走不通了,總是會下意識地幻想如果走另一條路,會不會是要更好一些。
毌丘儉久鎮荊州,對軍中之事,倒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畢竟在魏國未丟失關中之前,襄陽與南郡之間,小規模的遭遇戰從來就沒有斷過。
只是像現在這種大仗,毌丘儉卻是第一次遇到。
而且還是同時被陸遜和馮永南北夾擊。
這份待遇也沒誰了,應對有些失誤很正常。
雖說馮永打到一半,就跑了。
有種半途而廢的感覺。
但人的名,樹的影。
面對兇名赫赫的馮鬼王,親自駐守草橋關的毌丘儉,在對岸的漢軍撤離後,仍是不敢大意。
連派出十數隊斥侯,確定漢軍是退回了武關,他這才敢領兵回援襄陽。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襄陽的局勢已經糜爛到這種程度。
心焦之下,他自然沒有好語氣。
只是胡質也同樣憋了一肚子火。
但凡前線領軍將軍,有哪個喜歡像個木偶一樣,受到後方那些玩意的牽制?
打了勝仗,有他們的功勞。
打了敗仗,責任全在自己身上。
很不巧,現在胡質正是面臨第二種情況。
面對陸遜親自佈置的漢水水上防線,本來就沒有多少水軍的魏國,毌丘儉和胡質自然是頭疼無比。
“我們現在怎麼辦?”
胡質沒有去在意的毌丘儉的語氣,他只是看向毌丘儉,問道。
毌丘儉久鎮荊州,熟知荊州情況,如果連他都沒有想法,那兩人就等著受到處罰吧!
哪料到毌丘儉居然是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