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潛繼續說道:
“老夫知道,要讓大夥拋棄家業根基,遷來關中,可謂是關係到整個家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但凡有得選擇,又有誰願意這般做?只是以馮明文之心性,一旦下令施行,必然是霹靂狠辣手段。”
“到時就算以天下之大,爾等又將何以避之?故而我才勸諸位,還是儘早做好打算才是。”
有人長長嘆息:
“裴公,反客為主,再造五陵之盛,說得輕鬆,但真要做起來,又談何容易?”
“吾等怕只怕,到了關中,便成了馮明文刀俎下的魚肉,任其宰割矣!”
畢竟馮文和之惡名,名聞於世啊。
豈料裴潛似是早就料到對方的擔憂,但他見呵呵一笑,變戲法般從袖兜裡拿了一卷紙:
】
“吾豈不知諸君所憂?吾雖在朝堂上被馮明文所辱,但終究還算是有幾分薄面。”
他一邊說著,一邊把紙張攤開,“馮明文勢大,天子也不好在明面上駁他的面子。”
“故而天子在第二日,特意把老夫我傳入宮中,溫言寬慰了一番。最後在老夫出宮前,陛下還給了老夫一份東西。”
聽到裴潛這麼說,所有人不禁都把目光投到那份紙張上。
“馮公,你是在座的德高之輩,不如就由你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被稱作馮公的老者,好奇地接過裴潛遞過來的紙張,才掃了一眼,就“咦”了一聲。
“通邑第一個五年計劃疏?”
這是什麼古怪文書?
馮公唸了第一句,又忍不住地抬頭看向裴潛。
裴潛笑而不語。
馮公只好繼續念下去。
《通邑第一個五年計劃疏》,不但規劃第一個通邑所在,同時還詳細說明了通邑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這裡面不但有講到如何利用通邑連通長安與九原,而且還涉及通邑將來的發展方向。
“河南地(即河套地區,非河南郡)水草豐茂,土地肥沃,亦耕亦牧,畜牧天賜之地。”
“然地廣人稀,曹操又盡遷漢人入太原,導致河南地盡被胡人所據,令人不勝惋惜!”
“若是能得關中之力,重設關塞邊城,前漢牛羊馬匹遍佈大河南北之盛況,未嘗不可見。”
“又有羊毛乃民之所日用,九原正是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