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個一千萬錢的大泉一千,真不如賞百匹蜀錦來得讓人高興。
發現了這個真相的孫大帝,於是開始了區別對待。
對不想賞賜或者是不喜歡的人,他就賞摻銅的大鐵錢。
對於親近或者喜歡的人,他就賞蜀錦毛料紅糖等等好東西。
全公主是孫大帝的最親近之人,所以賞一些蜀錦,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實際掌控著織室的校事府,自然是聽從詔令,精心挑選了數十匹蜀錦。
為了表示恭敬之意,校事府的呂中書,甚至親自送貨上門。
全公主對此自是高興非常,她藉著觀看檢查蜀錦為由,與呂壹在一間偏室裡密談。
“公主之意,壹已知矣。公主不欲王夫人為後,壹又何嘗不欲潘夫人為後?”
面對共同的目標,呂壹這個真小人倒也坦然。
畢竟王夫人一旦被立為後,那麼太子的位置,就會進一步鞏固。
那麼陛下百年之後,上面坐的是被陸遜等人支援登基的未來皇帝,下面坐的是校事府曾往死裡得罪而又有從龍之功的陸遜等一眾大臣。
校事府被清算那是必然,下場堪憂。
“實不相瞞,壹認為公主所言甚是,陛下雖迫於形勢,答應陸伯言等人立後,但皇后並非王夫人不可。”
作為倖進的小人,呂壹深知孫權的性格。
知其能屈身忍辱,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
更兼陸伯言以臣子之身,領群臣叩闕,雖然陛下表面答應所請,實則心裡恐已深惡之。
全公主大喜:
“沒想到呂中書竟是與予所想一樣。”
她頓了一頓,然後面有希冀看向呂壹:
“那呂中書以為,吾等當如何應對才是?”
可惜她只是個公主,不能直接參與朝中之事。
故而她面對這等朝堂之爭,頗有些插不進手的無力感。
呂壹就不一樣了。
雖然處理朝堂大事他不在行,但他處理過的朝堂大臣,不知有幾何。
更兼校事府最早的時候,本就用來監察百官。
透過操縱一些朝中之事,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那是相當地熟練。
陸遜帶人叩闕,同時百官上書,請求立後這種大事,呂壹自然也是一直在暗中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