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知道,吳國對這一戰,可謂是蓄謀已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舉國而來。
這等大戰,居然一直沒有陸遜的身影,本就是不正常的。
“我派人過去,只不過是提醒陸遜,我猜到了他的意圖。”
君欲取襄陽乎?
這句話,可以是肯定式的疑問,也可以是一般地疑問。
就算各人怎麼理解了。
陸遜是個聰明人,做出最正確的理解:邀請馮某人幫忙。
很合情理,對吧?
而司馬懿也做出很好的回應,沒有提醒曹大將軍——反正曹大將軍也不會聽,這也很合情理,對吧?
司馬昭被震驚得久久說不話來。
“馮明文自然也是一個聰明人,他肯定也能聽得懂我的話。”
司馬懿的話,猶如從天邊飄來,“如今你來了鄴城,漢軍想要拿下洛陽,易如反掌。”
“到時候,要頭疼的,就不再是我們,而是許昌。”
洛陽去許昌四百里,騎軍不惜馬力,兩日可至。
而且出了洛陽關口之後,就是一路坦途,再無險可守。
漢軍拿下洛陽之後,後面是毫不費力地直接向許昌,還是費力渡大河越太行去冀州,那就值得考量了。
“我為曹昭伯擋了這麼多年,希望這一次,他也能幫我拖延一下漢國吧。”
總不能說,讓我拼了命也要幫曹大將軍拖住漢軍吧?
曹大將軍又不會感激我。
“其實,讓漢軍拿下洛陽,也未必不是好事,至少會讓曹昭伯知道,我們大魏的主要大敵,是漢國,而不是我。”
看著兒子直愣愣離開的身影,司馬懿坐在那裡,目光變得越發渾濁。
他已經老了。
這些年來,面對各方面的巨大壓力,他時常感到力不從心。
他對司馬昭說的話,其實還是藏了一部分。
他確實沒有退路了,但司馬氏的其他人未必沒有退路。
特別是子上,他與馮某人曾有一面之交。
這一次再去,那就是兩面之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