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太子的例子,皇帝陛下以避免劉氏宗親子弟不學無術,不知民間疾苦為由,下令宗府作好籌備,組織宗親子弟進入皇家學院求學。
之所以要提前籌備,是因為宗親子弟有慧有愚,肯定不能強求他們都能跟學院的學子相比。
慧有慧的學法,愚有愚的方法。
慧者可以按部就班地修夠學分。
愚者若是不善學問一道,那就得跟著下一屆或者下下一屆的學弟們去鄉下多實習(幹活)幾次,總是能夠攢足學分。
眼看大漢即將三興,劉氏子弟非但沒有迎接來好日子,反而是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自然是有人會在暗地裡咬牙切齒,罵那個給陛下出主意的人——陛下向來仁厚,善待大夥,怎麼可能會想到這等主意?
只是再怎麼不願意,太子都以身作則了,誰還敢說半個不字?
不過有一說一,劉諶自從出宮求學以來,確實大有長進。
以己度人,作為劉氏子弟的嫡長子,又是將來的劉氏家主,太子認為父皇此舉,對劉氏子弟利大於弊。
提出這個建議的人,算得上是為劉氏子弟長遠考慮。
現在宗親子弟人數還少,可皆由朝廷供養,衣食無憂。
但將來呢?
前後兩漢的劉氏子弟,成為庶民的還少嗎?
別的不說,先帝不就是淪落到織蓆販履為生,受同族資助才能得以求學?
若是宗親子弟能在學院裡求學有成也好,習得一技之長也罷,都可以成為家傳學問,也能給後世子弟多留一條出路。
這麼想著,忽然聽到一個呼聲打斷了他思考:
“這裡,劉大郎,在這裡!”
劉諶循聲望去,但見馮盈正在不遠處向他揮手。
馮家的大娘子身材高挑,就算是此時的學院大門有不少女學生進出,但劉諶仍能一眼就看到比普通女學生高半個頭的馮盈。
佳人月畫煙描,粉妝玉琢,俏身材難減難增,盈盈立在那裡,淹然百媚。
特別是一雙鳳眼,抿嘴時,可以看到眼角微微向後上方斜挑,媚中帶威,極具個人特色。
就算是素不相識的人,在見過一面後,也能牢牢不忘。
此時馮盈出聲喊人,引得一些路人轉頭看去,就是忍不住地在心底冒出一個念頭:
好個難得一見的女公子!
劉諶看到馮盈對著自己揮手,原本思索的神色立刻就變成了嘿嘿傻笑,同時屁顛屁顛小跑過去。
“盈娘,你是在等我?”
馮盈看著眼前的呆小子,“嘁”了一聲,用看傻子的目光看著對方,“不是等你,我喊你做什麼?”